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第57节:为指针const避免意外修改了只做输入接口的数据

第57节:为指针const避免意外修改了只做输入接口的数据

时间:11-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开场白: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指针在函数接口中具有双向性,这个双向性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便捷,也给我们带来隐患。这一节要教大家以下知识点:

凡是做输入接口的指针,都应该加上const标签来标识,它可以让原来双向性的接口变成了单向性接口,它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如果你是用别人已经封装好的函数,你发现接口指针带了const标签,就足以说明这个指针只能做输入接口,你用了它,不用担心输入数据被修改。

第二个:如果是你自己写的函数,你在输入接口处的指针加了const标签,它可以预防你在写函数内部代码时不小心修改了输入接口的数据。比如,你试着在函数内部更改带const标签的输入接口数据,当你点击编译时,会编译不过,出现错误提示:error C183: unmodifiable lvalue。这就是一道防火墙啊!

具体内容,请看源代码讲解。

(1)硬件平台:

基于朱兆祺51单片机学习板

(2)实现功能:

我只是把第55节中凡是输入接口数据的指针都加了const关键字标签,其它代码内容没变。

把5个随机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序,用冒泡法来排序。

通过电脑串口调试助手,往单片机发送EB 00 55 08 06 09 05 07 指令,其中EB 00 55是数据头,08 06 09 05 07 是参与排序的5个随机原始数据。单片机收到指令后就会返回13个数据,最前面5个数据是第3种方法的排序结果,中间3个数据EE EE EE是第3种和第4种的分割线,为了方便观察,没实际意义。最后5个数据是第4种方法的排序结果.

比如电脑发送:EB 00 55 08 06 09 05 07

单片机就返回:09 08 07 06 05 EE EE EE 09 08 07 06 05

波特率是:9600 。

(3)源代码讲解如下:

#include "REG52.H"

#define const_array_size 5 //参与排序的数组大小

#define const_voice_short 40 //蜂鸣器短叫的持续时间

#define const_rc_size 10 //接收串口中断数据的缓冲区数组大小

#define const_receive_time 5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没有串口数据过来,就认为一串数据已经全部接收完,这个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大小

void initial_myself(void);

void initial_peripheral(void);

void delay_long(unsigned int uiDelaylong);

void delay_short(unsigned int uiDelayShort);

void T0_time(void); //定时中断函数

void usart_receive(void); //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void usart_service(void); //串口服务程序,在main函数里

void eusart_send(unsigned char ucSendData);

void big_to_small_sort_2(const unsigned char *p_ucInputBuffer);//第2种方法 把一个数组从大到小排序

void big_to_small_sort_3(const unsigned char *p_ucInputBuffer,unsigned char *p_ucOutputBuffer);//第3种方法 把一个数组从大到小排序

sbit beep_dr=P2^7; //蜂鸣器的驱动IO口

unsigned int uiSendCnt=0; //用来识别串口是否接收完一串数据的计时器

unsigned char ucSendLock=1; //串口服务程序的自锁变量,每次接收完一串数据只处理一次

unsigned int uiRcregTotal=0; //代表当前缓冲区已经接收了多少个数据

unsigned char ucRcregBuf[const_rc_size]; //接收串口中断数据的缓冲区数组

unsigned int uiRcMoveIndex=0; //用来解析数据协议的中间变量

unsigned char ucUsartBuffer[const_array_size]; //从串口接收到的需要排序的原始数据

unsigned char ucGlobalBuffer_2[const_array_size]; //第2种方法,参与具体排序算法的全局变量数组

unsigned char ucGlobalBuffer_3[const_array_size]; //第3种方法,用来接收输出接口数据的全局变量数组

void main()

{

initial_myself();

delay_long(100);

initial_peripheral();

while(1)

{

usart_service(); //串口服务程序

}

}

void big_to_small_sort_2(const unsigned char *p_ucInputBuffer)//第2种方法 把一个数组从大到小排序

{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k;

unsigned char ucTemp; //在两两交换数据的过程中,用于临时存放交换的某个变量

for(i=0;i

{

ucGlobalBuffer_2[i]=p_ucInputBuffer[i]; //参与排序算法之前,先把输入接口的数据全部搬移到全局变量数组中。

}

//以下就是著名的 冒泡法排序。详细讲解请找百度。

for(i=0;i<(const_array_size-1);i++) //冒泡的次数是(const_array_size-1)次

{

for(k=0;k<(const_array_size-1-i);k++) //每次冒泡的过程中,需要两两比较的次数是(const_array_size-1-i)

{

if(ucGlobalBuffer_2[const_array_size-1-k]>ucGlobalBuffer_2[const_array_size-1-1-k]) //后一个与前一个数据两两比较

{

ucTemp=ucGlobalBuffer_2[const_array_size-1-1-k]; //通过一个中间变量实现两个数据交换

ucGlobalBuffer_2[const_array_size-1-1-k]=ucGlobalBuffer_2[const_array_size-1-k];

ucGlobalBuffer_2[const_array_size-1-k]=ucT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