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DU分割选项内容摘录
TRA传输点间的话务负荷的管理工作。
根据RAN-CN接口上的负荷来降低前传的带宽需求。
降低前传的时延需求(如果HARQ处理和小区相关的MAC功能在DU中实现的话)。
多个小区间的有效的干扰管理以及增强的调度技术,如多小区间的CoMP和CA等。
缺点:
CU和DU间接口的复杂性。
难以在CU和DU上定义调度操作。
CU和DU间的调度决策取决于前传时延,在非理想前传和短TTI下,可能影响性能。
一些CoMP算法可能受到限制(如UL JR)。
1.6 选项6 (MAC-PHY切分方式)
MAC和高层在CU中,PHY层和RF在DU中。CU和DU间的接口承载数据、测量、配置和调度相关的信息(如MCS、层影射、波束赋形、天线配置、资源块分配等)。
优点:
此选项可以集中实现NR和E-UTRA传输点的话务聚合。另外,它有助于实现NR和E-UTRA传输点间的话务负荷的管理工作。
选项6的有效载荷是传输块比特,所以基带比特率的吞吐量较低,利于降低前传的需求。
MAC在CU中,便于实现联合传输。
MAC在CU中,便于实现集中调度。
可以实现MAC层或者MAC上层的layer间的资源pooling。
缺点:此分割需要在CU中的MAC层和DU中的PHY层间进行子帧级的定时交互,前传环路时延可能影响HARQ定时(timing)和调度。
1.7 选项7 (intra PHY切分方式)
此选项包括多个子选项,包括DL和UL独立进行分割的异步选项(如7-1用于UL,7-2用于下行),并可使用压缩技术来降低CU和DU间所需的传输带宽。
上行方向上,FFT、CP去除都位于DU中,2个子选项描述如下,剩余部分位于CU中。
下行方向上,iFFT和CP添加位于DU中,3个子选项描述如下,PHY的剩余部分位于CU中。
优势和评估(选项7-1、7-2和7-3的共性部分):
这些选项可以集中实现NR和E-UTRA传输点的话务聚合。另外,它有助于实现NR和E-UTRA传输点间的话务负荷的管理工作。
这些选项能够降低吞吐量对前传带宽的需求。
MAC位于CU中,可以实现集中调度,如CoMP。
MAC位于CU中,发送和接收都可以实现联合处理。
缺点:
这种分割需要CU内的PHY层和DU中的PHY层实现子帧级定时交互。
选项7-2:
上行方向上,FFT、CP去除、资源去影射以及可能的预过滤功能都位于DU中,其余PHY功能位于CU中。
下行方向上,iFFT、CP添加、资源影射和预编码功能位于DU,其余PHY功能位于CU中。
好处和评估:
两个选项都需要先进接收机的优化使用。
选项7-3(仅用于下行):
只有编解码位于CU中,PHY层其他功能位于DU中。
此选项的有效载荷是编码后的数据,所以基带比特率的吞吐量较低,利于降低前传的需求。
1.8 选项8 (PHY-RF切分方式)
选项8允许对RF和PHY层进行分割。这种分割能够进行所有协议层的集中处理,使得RAN具有高度协调功能,从而能够有效支持CoMP、MIMO、负载均衡以及移动性等功能。
好处和评估:
这些选项可以集中实现NR和E-UTRA传输点的话务聚合。另外,它有助于实现NR和E-UTRA传输点间的话务负荷的管理工作。
在整个协议栈上进行高层集中和协调,能够获取高效的资源管理和无线性能。
对RF和PHY进行分割,使得RF单元与PHY的升级没有关系,从而增强RF/PHY的可扩展性。
RF和PHY分离可以将RF单元复用来对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物理层提供服务(如GSM、3G和LTE等)。
RF和PHY分离允许多PHY资源进行pooling,从而对物理层进行更有效的规划(dimensioning)。
RF和PHY分离允许进行RF单元共享操作,从而降低系统和站点成本。
缺点:
前传时延需求高,会对网络部署造成限制,如网络拓扑和可用传输选项。
前传带宽需求高,意味着资源消耗更高、传输配置(dimensioning)的成本高(链路容量和设备等)。
3. TR38.801中8中CU-DU选项对比
每种切分方式特点对比如下。
注1:本总结表是基于LTE协议栈进行的,后续将根据NR协议栈予以更新。
注2:本总结表不能用于分析目前的切分方式。
注3:本总结表头用于对各种CU/DU切分方式提供高层总结,因此集中在一些主要,不是非常全面和详尽。
注4:对URLCC/MEC也许有好处。
注5:由于调度器和物理层处理分开了,所以增加了复杂性。
注6:由于调度器和HARQ分开了,所以增加了复杂性。
注7:在研究阶段(SI)未加以明确和澄清。
- 解读5G八大关键技术(07-02)
- 作为延续性技术,5G到底能解决啥问题?(12-10)
-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概况--面向IMT-2020(5G)的多天线技术(08-27)
- 利用5G WiFi波束成形和LDPC性能技术提高无线连接(10-06)
- 不一样的5G!布建架构转向高密度小基站组网(08-24)
- 解析通讯技术:3G、4G、5G 背后的科学意义(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