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技术文库 > 边界扫描与处理器仿真测试

边界扫描与处理器仿真测试

时间:02-23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点击:

当前,PCB是越来越复杂,不言而喻,想要获得满意的测试覆盖范围也更困难了。而且每种测试方法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于是,测试工程师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将几种技术组合起来以达到他们所要求的测试覆盖范围。这正是IEEE 1149.1边界扫描(俗称JTAG)和微处理器仿真测试所追求的。边界扫描和处理器基仿真测试有各自的应用领域,每种技术都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测试覆盖范围。然而将两种技术无缝地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总测试覆盖范围,是任何一种单独技术无法比拟的。

若将传统的JTAG结构性测试和处理器基功能仿真测试组合起来,提高了测试覆盖范围,从而可以简化测试,简化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其它测试方法,如电路内测试(ICT)、自动光学检查(AOT)、或飞行探针法。确实,即便工程上存在缺陷,如电路板上不合适的可测试性设计(DFT)性能等,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边界扫描

符合IEEE1149.1边界扫描标准的半导体器件,在器件四周有一组串行移位寄存器,边界扫描这个术语因此得名。在边界扫描芯片上,每个主输入信号和主输出信号都设置有一个称为边界扫描单元的多用途存储单元(图1).

  图1 带边界扫描单元半导体器件的方框图

在PCB设计上,将各个芯片的边界扫描单元串接成并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数据可在每个边界扫描单元的输入、输出上捕获,或串行地扫描通过整个单元链。这个链路称为边界扫描路径,或简称为扫描路径。

在器件级,边界扫描路径与路径上连接的任何器件的功能完全没有关系。

边界扫描测试由下列过程组成:

·激励数据串行移入边界扫描单元。·将激励数据并行加到电路。·并行地捕获电路产生的测试结果。·沿着扫描路径串行移出寄存器的数据并分析测试结果。对PCB设计,可通过全程扫描路径对器件的互连进行特殊的测试。测试过程为:首先使用测试数据输入(TDI)移位输入操作,将激励值加载到相应的器件输出扫描单元。其次,使用更新操作加入激励数据。然后运行捕获操作,在器件输入单元捕获响应数据。最后,调用测试数据输出(TDO)移位输出操作将响应值移出。这类JTAG测试能确认电路板结构的完整性。如果电路板设计者想从边界扫描中获得最大可能的利益,那么电路设计应反映出边界扫描的特点。事实上,这些DFT的特性要求是易懂易行,可以很容易设计在电路板上。

理想地,所有电路板上边界扫描器件应连接在一条单一的扫描路径上;虽然有时不得不安排几条扫描路径,这也是情有可原的。要是让设计人员在非边界扫描和实现了1149.1规范器件之间进行抉择,选择后者将增加JTAG能验证的电路板上网格数量。此外,将边界扫描信号缓冲设在电路板的测试访问口(TAP)处,信号在该口进入和取出电路板,将有助于减轻电路板与连接至测试站的电缆之间的阻抗失配。这也能在进行测试时将电路板保持在安全的状态。

由于边界扫描是一种数字技术,无法用来测试模拟或混合信号电路。目前正在研发能验证混合信号的IEEE1149.1标准,但迄今为止,这个标准还未在器件中广泛使用。因此,出现模拟或混合器件时,为了弥补JTAG数字性能的不足,应补充相应的测试技术,不然,测试覆盖范围就不完整。ICT、生产失效性分析(MDA)和功能测试与JTAG是相辅相成的。实施这些各具特色的方法,能增加模拟和混合电路的测试覆盖范围。

  仿真测试

仿真测试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在总线基PCB上实现的。典型地,仿真器替代了电路上某个器件,并提供硬件辅助的软件代码纠错。三种主要的仿真类型包括:处理器仿真、ROM仿真,以及BUS仿真。

使用处理器仿真,仿真器替代PCB插座上的处理器,然后对内存和I/O进行充分的读/写访问。ROM仿真则替代引导ROM,用诊断代码替代处理器的正常引导代码。总线仿真器连接至边缘连接器的总线插槽,通过它实现板上读/写总线周期测试。

这些仿真技术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大肆流行,但随后又因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和插座上ROM与处理器数量的减少而渐渐销声匿迹。近年来,由于各类微处理器都增强了纠错能力以及设置了1149.1边界扫描接口,仿真技术又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此外,在众多PCB上增设了边界扫描,也为仿真技术提供了标准的接入方法。

片上仿真器的纠错功能通常是通过处理器的1149.1TAP接口访问的。TAP被仿真器使用时,由于有时还包括附加的2条或3条复位、电源和控制功能控制线,因而称为扩展的JTAG(EJTAG)口。众多广泛使用的微处理器都设有片上JTAG接口,这些处理器包括Intel Pentium处理器系列;Intel XScale处理器;以及AMD Athlon。尽管各类处理器TAP的方法各不相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