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海洋环境多物理场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对于海洋开发力度的增加,关于海洋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相应地,海洋中各种环境物理场也成为了研究关注的焦点。因为对于海洋环境物理场的了解,意味着人们可以更加熟悉海洋,利用其环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使我们在海洋地质勘测、地震预警、海洋捕捞、石油勘探等领域,更加的方便、有效。
而随着海洋物理场水下物理场测量测试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测试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测量需要,繁多的各物理场采集系统硬件设备测量灵活性差,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低的缺点,已严重限制了在需要多个环境物理场同时进行测量中的应用。因此,对于一个小型化、智能化、布放便捷的海洋环境物理场测量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必需。
二、硬件系统介绍:
1.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本系统是基于海洋中多个环境物理场的综合测量方法。海洋环境物理场包括多种物理环境,有传统的声、以及近些年来逐渐引入的磁、电、水压,甚至于刚刚引起关注的光、荧光、地震波,各个物理场均有其特有的特性,这让现有的水下物理场采集系统越来越无法满足测量的需要;对于海洋的环境物理场,单点的测量系统所获取的数据已经无法满足对于海洋环境物理场测量与分析的需求,而通过水下测量阵的多点探测,可以搜集到测量海域内大量的海洋环境物理场数据,为研究人员准确的确定物理场的参数提供了方便。
同时,为了预测海洋环境物理场的变化趋势,一个能够长期在水下工作的测量系统也是必须的。对于本系统的设计,需要一个多点采集阵列,通过岸上的PC机,对水下的各个采集点进行控制,各个采集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光纤传送到岸上,进行显示和处理,基于以上几点考虑以及根据海上作业的特殊需要,我们对于本套系统提出的要求是:
(1)智能化:灵活多样的测量方式,因为水下的多种物理场,其对采样率、采样精度的要求不同;快捷、方便的采集软件,利于程序员调试、测量人员操作;
(2)小型化:为了方便海上实测、布放的需要,以及对于水密舱的设计需要,小型的采集系统将是我们的首选。
(3)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系统可以长期、稳定的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这就要求系统水密性高,在海上要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耐水流冲击以及布放时的冲撞,同时,长期工作时的功耗低,散热性好,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工作。
综上考虑,在对多个采集系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我们选择了NI公司的NI CompactRIO控制和采集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小巧而坚固的工业化控制和采集系统,采用可重新配置I/O (reconfigurable I/O,缩写为RIO) FPGA技术实现超高性能和可自定义功能。NI CompactRIO包含一个实时控制器与可重新配置的FPGA芯片,适用于可靠的独立嵌入式或分布式应用系统;其多样的热插拔工业I/O模块,内置可直接和传感器/调节器连接的信号调理,均符合大多数海洋环境物理场测量的需要;优良的抗震耐温性能超越了老式的采集系统,保证了测试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小巧的外形,使得系统的体积大大减少,方便了研究人员的海上布放与测量工作;较低的功耗,也使得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增强;同时,NI公司的LabVIEW和LabVIEW RT 模块、LabVIEW FPGA模块提供了良好的图形化开发环境,利用LabVIEW软件,可以快捷的设置NI cRIO采集模块的采集属性;对于整个水下测量系统,可以利用NI cRIO系统集成的接口设备以及便捷的软件设置,将水下各个测量点方便的集成在一起,并通过网络,和岸上工作站相连。
2.硬件简介
2.1 NI cRIO-9004特性指标:
配置有一个串口和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由此和其他设备及PC机连接;工作电压范围在11到30V之间,当有8个采集通道同时工作的情况下,功耗只有24W;有512M的存储空间以及64M的DRAM;LabVIEW RT操作系统。
2.2 NI cRIO-9103特性指标:
4个模块插槽;3百万门可再配置FPGA系统;196KB RAM;
2.3 cRIO-9233特性指标:
通道数………4个模拟输入通道
A/D转换精度……………24 bits
数据采样率…………2K/s~50K/s
时钟频率… …………12.8MHz
3.单个水下采集模块硬件系统架构
在多个水下物理场进行测量时,对每个物理场的采样要求并不相同,对于交变物理场,可以利用NI cRIO-9233采集器设置采样率来采集,采样率要求最高达到10K,而对于直流信号,系统中利用单片机,将信号采集进来,通过NI cRIO-9004控制器的串口,将数据传给上位机,进行显示和保存。
海洋环境多物理场测量阵如图1所示。
图1 海洋环境多物理场测量阵
对
- 基于LabVIEW RT的自定义流程测控系统(10-30)
- 基于LabVIEW的语音分析平台的实现(10-30)
- 基于示波器卡和LabVIEW的马达编码器测试系统(11-06)
- 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虚拟实验室构建(11-06)
- 运用LabView控制DS3900串口通信模块(02-02)
- 采用模块化仪器,对新兴音频和视频应用进行测试(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