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技术文库 > 柔性测试技术介绍

柔性测试技术介绍

时间:02-2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柔性测试”是什么?


  “柔性测试”是什么?是产品?是系统?还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这似乎是所有人都想了解清楚的一个问题。当人们越来越关注于具有某一特定形态的具体实物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隐藏在实物背后的“技术”。左总做了个很形象的比喻:比如买一个电视,大家只会关心这个电视的性能如何,却很少有人会关注生产电视的细节技术,但恰恰是这些技术、工艺决定了产品在层次上的差别。做测试测量系统也是如此,每个厂家在做不同的集成项目时采用的手段也是不相同的。泛华便是将这种手段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研究如何实现一个更精确、更可靠、更灵活、更便于扩展的系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柔性测试”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更为准确地定义“柔性测试”,应该说是以测试测量系统的功能及性能为关注对象,对满足测试测量系统需求的方法及手段进行研究及开发的技术。柔性测试技术的优势在于它更趋近于测试测量的最终解决方案。其结果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也不是简单的系统集成,而是专业、成熟的应用系统。


  “柔性测试”技术与泛华测控的缘起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泛华测控一直在为需要测试测量产品的用户提供工具及以此为基础的系统集成服务。正是多年积累与用心总结,使得泛华提出“柔性测试”概念成为了一种必然。


  在推广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技术产品的过程当中,泛华逐步发现了一些问题——当人们要构建一个真正的测试测量系统的时候,即使有高性能的测量工具,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测试效果和测试目的。左总在此又给大家举了个例子:比如做一个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测试设备,要考虑怎样能使设备接入更好?而接入设备、传动设备,这些内容可能不是测试测量所研究的对象。但是要形成一个测试测量系统的时候,它们又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东西。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把信号接入更好?虽然有很好的传感器和采集设备,但是如果接插的时候出现问题,也就不能保证测试系统是良好的。大家都知道,手机上的耳机经常会出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接插线出问题。如果一个手机有一个很好的耳机,但若耳机线出了问题,实际上整个系统就不能完成它的使命。所以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当我们越来越深入接触应用、越来越深入的接触系统时,我们会发现一个难题:我们有很多技术,不是测试测量技术本身,但当它应用在测试测量系统里面,又有很多不同于原本这个技术本身的特点,而这个方面的研究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总称。去年泛华也做了很多测试系统,真正去研究和开发这些系统的时候,遇到并解决了很多这样的困难。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工业自动化生产测试设备,要把信号快速的接入测试系统时,我们有旋转的压紧系统,你要考虑产品本身压紧力度不能太大,否则会把产品损伤;再一个要考虑信号接入,如果压紧得不够,信号接入就有损失,测试就不可靠。所以我们在做测试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非测试测量专业的问题。由此,我们就产生一个想法,将目标瞄准测试测量的系统或者应用,所研究的对象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也就是我们最近提出的“柔性测试”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技术它是以研究和满足测量需求的手段作为研究目标的。就是你怎么接得更好,你怎么测得更准,你怎么能使你的数据更好的表现出来,你怎么分析得更透彻。实际上,我们的研究目标就在这个方向上。


  “柔性测试”——泛华测控的一面旗帜


  从代理商到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有不少人都会对泛华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次提出“柔性测试”的概念,泛华是不是想扛起一面属于自己的旗帜?对于大家的疑问和猜测,左总坦言,“柔性测试”技术的提出使公司有了更为明确、长远的追求目标。


  左总说:“作为泛华测控,我们一直在关注中国测试测量界的发展,关注这个技术,关注中国测试测量技术本身的进步,我们一直也在关注这个领域。(可能我说得不一定对)但我觉得,在中国真正能够去钻研,去发展测试测量技术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太少了,就是没有多少人真正关注你的手段、你怎么测得更好。在我们推进和推广虚拟仪器技术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这种尴尬。就是说我们本身作为一个测试设备,我们有这种手段,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测试系统却很难去研究它,就是我们没有一个最终的研究目标。测试测量技术重在把一个东西测得好,泛华之所以提出“柔性测试”的概念就是针对“怎么样才能测得好”这个问题的。


  虚拟仪器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强有力的测试手段,是一个测试工具,而它不是一个测试系统,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那么谁去解决这个方案?所以现在中国很多研究机构、很多大学、很多公司都自己在拿这些东西搭建系统。这个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同样都是NI的东西来搭建,但是由于你所关注的对象、手段不同,搭建出来的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精度、适应性都会千差万别。这里除了产品,还有很多因素会制约测试系统可靠性、灵活性、适应性、扩展性等等。此时,泛华就会提出这样一个技术,使我们和NI之间形成一个互补:NI提供很好的工具,我们面向应用,去展开在应用层的研究。所以在这点上也是泛华的一个目标,因为从企业发展来讲,或者从整个行业来讲,我们是需要很多人做不同的研究。因为任何一个单位、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做得很精确。所以这也是泛华的一个想法。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