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并联逆变电源系统在通信信息网络中的应用

并联逆变电源系统在通信信息网络中的应用

时间:03-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是旁路市电和并联逆变交流电之间的不间断切换。模块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和可靠的可控硅器件,保证切换的平稳可靠。静态开关模块必须与监控模块配合使用,才能实现并联逆变电源系统与旁路市电的不间断倒换功能。逆变过载倒旁路的倒换时间为零;并联逆变电源系统故障倒旁路的最大倒换时间小于7 ms.

2.4 系统特点

(1)DND19-3 kVA并联逆变模块采用高频功率变换技术设计,体积小、功率密度高、运行稳定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2)用于大容量的数据通信站,支持负载量大,一套最大能支持近200 A的交流负载的使用;(3)根据不同负载量的大小,可配置适量的模块,节约成本投资;(4)输出交流电压波动范围窄,适合负载的有效工作运转。

3 工程设计及施工

3.1 设计原则

(1)并联逆变电源系统适合IT系统集中的数据机房,且有较大容量的整流电源系统,后备电池组至少在2 000 Ah以上的通信站;(2)适合相对集中的小区,而且布放小区的ONU宽窄带设备或数据交换设备的电源集中供电的中型以上通信基站;(3)并联逆变电源的工作方式以在线式为好,不论市电停电与否,系统不存在工作模式的转换;(4)设备各类输入输出及地线要按终期负载需求容量来配置线材,保证截面通过的最大电流值,电缆一律采用阻燃型线路;(5)并联系统所接的交流电源系统的防雷设备,要严格按照防雷规范敷设,以防设备遭雷击或高压电冲击。

3.2 设备选型与配置

设备选型一般根据机房通信电源电压级别来选择。我公司各通信基站全部是-48 V 电源系统,因此,使用的逆变电源系统多为48 V逆变系统。如果有24 V电源系统也可选相应的逆变模块。

设备配置除了一般逆变电源模块以及必要的交流输出单元配置外,静态旁路模块及监控模块以及必要的交流输出单元最好都要配置,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

3.3 工程施工要求

(1)安装场所要求

为确保并联逆变电源系统正常工作,将逆变模块系统安装在通风顺畅的场所,且易于配电;环境干净且无尘埃污染,环境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性物质;地面承重每平方500 kg.

(2)输入直流配电要求

输入直流配电对于容量不同的系统有所不同。输入不同规格直流电压,要在监控模块设定,注意直流输入接线时正负极性。

(3)交流输入配电要求

交流输入采用单相三线制,紧急旁路开关在逆变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断开位置,只有在系统维护时才使用,此时接通紧急旁路开关,交流市电直接旁路给负载供电,然后再关闭交流输入和直流输入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而对负载供电不会中断。

(4)输出交流配电要求

交流输出为单相三线制,输出L,N,PE.交流输入、输出的零线N接在一根汇流排上;保护地PE接在一起。

(5)开启前的检查要求

检查系统电源电极内连接是否正确无误,系统开启前,还要详细检查所有的端子外接线连接牢固;单独开启每个模块,检查运行情况,地址码是否正确,有无报警状态。其它请阅随设备所带的《逆变电源系统操作规程》。

本逆变器静态旁路输入端应采用有良好接地的220 V50 Hz的交流电,设备的安装须由专业人员安装。安装人员必须根据技术标准和当地电气规范,对用户方的电缆、断路器、负载进行*估,核实输入、输出和接地连接正确。

4 日常维护注意的问题

对于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应把握以下三点:

4.1 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工作中,技术人员通过对故障的处理、分析和技术钻研,积极参与各类的技术交流会,以及厂家提供的专门培训课,来不断提高对并联逆变电源专业知识的学习;思想上,高度认识电源供给的电流是各IT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各系统的血液,只有不间断供给血液,才能保证整个IT 系统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服务社会。

4.2 建立完善的周期检查项目

做好并联逆变电源的维护工作,需要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周期测试计划,主要对以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制订测试计划:

(1)定时巡检设备,观察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等;(2)测量交直流输入电压,检查接地是否牢固等情况;(3)不要让逆变器超载工作,避免火灾及电击事故发生,如超载要及时补充模块等;(4)定期清洁模块内积尘,及时修理故障模块;(5)正确的参数设置,增加或减少模块要及时修改参数;(6)定期检查负载线路有没有短路、老化现象,以免引起电源故障。

4.3 主管部门管理措施到位

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采用有效技术措施。平常对于逆变电源维护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和周期化,才能保证电源维护工作有效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既要监督检查,又要技术指导,从思想上、行动上,技术上等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