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平Buck-Boost双向变换器的仿真研究
时间:12-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双向能量流动能力,广泛应用于多电飞机高压直流配电系统[1][2]、UPS系统[3]、太阳能发电系统[4]、蓄电池充/放电系统,因此对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1981年Akira Nabae教授提出三电平逆变器[8],因其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受到人们广泛兴趣;1992年Pinheiro教授针对三电平这一优点提出三电平零电压开关PWM直流变换器(Three-Level Zero-Voltage-Switching PWM Converter, TL ZVS PWM变换器)[5];2002年阮新波教授应用两种基本三电平单元,推导出所有基本直流变换器的三电平拓扑[6]。但已有三电平直流变换器还存在以下不足(1)变换器能量单向流动,(2)变换器实现软开关复杂[7]。本文给出了输入输出共地式与输入输出不共地式两种三Buck-Boost双向变换器(Three-Level Buck-Boost Bi- directional Converter,简称TL Buck-Boost BDC)电路拓扑,及其交错互补控制方案;进行稳态工作原理分析,归纳出变换器的优缺点,指出在电感电流交错变化模式下所有开关管自动ZVS,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 输入输出共地式TL Buck-Boost BDC稳态原理
图1(a)给出了输入输出共地式TL Buck-Boost BDC,其中Cblock为隔直电容,稳态时,其电压为1端口电压U1的一半。Q1、Q2、Q3、Q4是四只开关管,D1、D2 、D3 、D4分别是其体二极管,Lf是滤波电感,Cf1、Cf2是滤波电容。
在分析工作原理之前,作如下假设:
1) 所有开关管、二极管、电感、电容均为理想器件;
2) Cblock可以看成电压为U1/2的电压源;
3) 两端口电容足够大,等效为电压源U1、U2。
在该变换器中,控制方案的合理选取十分关键,文中方案选取基于以下考虑:若让Q1、Q4同时导通,则U1、Q1、Cblock、Q4形成环路,因U1 Ucblock,则回路中会出现大电流,不可取;同理,Q2、Q3也不能同时导通。所以该变换器中四个开关管采取如下的交错互补驱动信号: Q1、Q4驱动信号互补,Q2、Q3驱动信号互补; Q1和Q2交错工作,驱动信号相差180°相角;Q3和Q4交错工作,驱动信号相差180°相角。
1.1 稳态工作原理
稳态工作时,不同占空比(D0.5 ,D=0.5,D>0.5),变换器工作模式有所不同。在同一占空比情况下,电感电流iLf分别为恒大于零,交错变化或恒小于零时,变换器的工作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
根据占空比D与电感电流iLf的不同,变换器共有9种工作模式,如表1所示。这里选取D>0.5(D0.5 ,D=0.5的工作情况与D>0.5的分析方法和结论类似,因篇幅限制,文中不再赘述)下的三种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主要原理波形如图2所示。电感电流iLf过零时,一个开关周期内变换器共有8种开关模态,如图3所示。电感电流恒大于零和恒小于零时,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分别是电感电流过零时8种工作模态中的四种工作模态,见图2。
1.1.1 电感电流恒大于零的工作模态分析
1)开关模态1[t0,t2][图3(2)]
t0时刻之前,电感电流iLf从A向U2方向(定义为正向电感电流方向)流过Q2、Cblock、D4。t0时刻,Q4关断,Q1开通,iLf流过Q1、Q2。AB间电压为U1,Q3、Q4上的电压为U1/2。iLf线性增加。
2)开关模态2[t2,t4] [图3(3)]
t2时刻,Q2关断,Q3开通,iLf流过Q1、Cblock、D3,Cblock充电,AB间电压为U1/2,Q2、Q4上的电压为U1/2。电感iLf电流线性减少。
3)开关模态3[t4,t6] [图3(6)]
t4时刻,Q3关断,Q2开通,iLf流过Q1、Q2, AB间电压为U1,Q3、Q4上的电压为U1/2。电感iLf电流线性增加。该开关模态与开关模态1相同。
4)开关模态4[t6,t8] [图3(7)]
t6时刻,Q1关断,Q4开通。iLf流过D4、Cblock、Q2, Cblock放电,AB间电压为U1/2,Q1、Q3上的电压为U1/2。iLf线性减少。
t8时刻,Q4关断,Q1开通,开始下一个周期。
可见,电感电流恒大于零时,能量从1端口流向2端口,变换器工作在buck方式;输出电压U2=DU1,各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为U1/2,为对应二电平变换器的一半。
1.1.2 电感电流恒小于零的工作模态分析
电感电流恒小于零时,与电感电流恒大于零类似,拓扑一个周期也有四个开关模态,从图3的(1)→(4)→(5)→(8)→(1)。能量从2端口流向1端口,变换器工作在boost方式;输出电压U2=DU1,各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也为U1/2。
1.1.3 电感电流交替变化的工作模态分析
1)开关模态1 [t0,t1] [图3(1)]
t0时刻之前, iLf反向流过D2、Cblock 、Q4。t0时刻,Q4关断,iLf经D1、D2续流,Q1零电压开通,AB间电压为U1,Q3、Q4上承受的电压为U1/2。iLf线性减小,见图2。
1981年Akira Nabae教授提出三电平逆变器[8],因其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受到人们广泛兴趣;1992年Pinheiro教授针对三电平这一优点提出三电平零电压开关PWM直流变换器(Three-Level Zero-Voltage-Switching PWM Converter, TL ZVS PWM变换器)[5];2002年阮新波教授应用两种基本三电平单元,推导出所有基本直流变换器的三电平拓扑[6]。但已有三电平直流变换器还存在以下不足(1)变换器能量单向流动,(2)变换器实现软开关复杂[7]。本文给出了输入输出共地式与输入输出不共地式两种三Buck-Boost双向变换器(Three-Level Buck-Boost Bi- directional Converter,简称TL Buck-Boost BDC)电路拓扑,及其交错互补控制方案;进行稳态工作原理分析,归纳出变换器的优缺点,指出在电感电流交错变化模式下所有开关管自动ZVS,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 输入输出共地式TL Buck-Boost BDC稳态原理
图1(a)给出了输入输出共地式TL Buck-Boost BDC,其中Cblock为隔直电容,稳态时,其电压为1端口电压U1的一半。Q1、Q2、Q3、Q4是四只开关管,D1、D2 、D3 、D4分别是其体二极管,Lf是滤波电感,Cf1、Cf2是滤波电容。
在分析工作原理之前,作如下假设:
1) 所有开关管、二极管、电感、电容均为理想器件;
2) Cblock可以看成电压为U1/2的电压源;
3) 两端口电容足够大,等效为电压源U1、U2。
在该变换器中,控制方案的合理选取十分关键,文中方案选取基于以下考虑:若让Q1、Q4同时导通,则U1、Q1、Cblock、Q4形成环路,因U1 Ucblock,则回路中会出现大电流,不可取;同理,Q2、Q3也不能同时导通。所以该变换器中四个开关管采取如下的交错互补驱动信号: Q1、Q4驱动信号互补,Q2、Q3驱动信号互补; Q1和Q2交错工作,驱动信号相差180°相角;Q3和Q4交错工作,驱动信号相差180°相角。
1.1 稳态工作原理
稳态工作时,不同占空比(D0.5 ,D=0.5,D>0.5),变换器工作模式有所不同。在同一占空比情况下,电感电流iLf分别为恒大于零,交错变化或恒小于零时,变换器的工作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
根据占空比D与电感电流iLf的不同,变换器共有9种工作模式,如表1所示。这里选取D>0.5(D0.5 ,D=0.5的工作情况与D>0.5的分析方法和结论类似,因篇幅限制,文中不再赘述)下的三种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主要原理波形如图2所示。电感电流iLf过零时,一个开关周期内变换器共有8种开关模态,如图3所示。电感电流恒大于零和恒小于零时,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分别是电感电流过零时8种工作模态中的四种工作模态,见图2。
1.1.1 电感电流恒大于零的工作模态分析
1)开关模态1[t0,t2][图3(2)]
t0时刻之前,电感电流iLf从A向U2方向(定义为正向电感电流方向)流过Q2、Cblock、D4。t0时刻,Q4关断,Q1开通,iLf流过Q1、Q2。AB间电压为U1,Q3、Q4上的电压为U1/2。iLf线性增加。
2)开关模态2[t2,t4] [图3(3)]
t2时刻,Q2关断,Q3开通,iLf流过Q1、Cblock、D3,Cblock充电,AB间电压为U1/2,Q2、Q4上的电压为U1/2。电感iLf电流线性减少。
3)开关模态3[t4,t6] [图3(6)]
t4时刻,Q3关断,Q2开通,iLf流过Q1、Q2, AB间电压为U1,Q3、Q4上的电压为U1/2。电感iLf电流线性增加。该开关模态与开关模态1相同。
4)开关模态4[t6,t8] [图3(7)]
t6时刻,Q1关断,Q4开通。iLf流过D4、Cblock、Q2, Cblock放电,AB间电压为U1/2,Q1、Q3上的电压为U1/2。iLf线性减少。
t8时刻,Q4关断,Q1开通,开始下一个周期。
可见,电感电流恒大于零时,能量从1端口流向2端口,变换器工作在buck方式;输出电压U2=DU1,各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为U1/2,为对应二电平变换器的一半。
1.1.2 电感电流恒小于零的工作模态分析
电感电流恒小于零时,与电感电流恒大于零类似,拓扑一个周期也有四个开关模态,从图3的(1)→(4)→(5)→(8)→(1)。能量从2端口流向1端口,变换器工作在boost方式;输出电压U2=DU1,各个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也为U1/2。
1.1.3 电感电流交替变化的工作模态分析
1)开关模态1 [t0,t1] [图3(1)]
t0时刻之前, iLf反向流过D2、Cblock 、Q4。t0时刻,Q4关断,iLf经D1、D2续流,Q1零电压开通,AB间电压为U1,Q3、Q4上承受的电压为U1/2。iLf线性减小,见图2。
- 大功率储能型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的研究(02-28)
- 六种基本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总结(12-12)
- 工程师自我养成之反激变换器控制环路仿真设计(12-09)
- 全桥变换器结构 软开关移相电源设计(12-07)
- 单级三相高频隔离AC/DC变换器设计(12-06)
- 一种电流温度稳定度小于1μA/℃的V/I变换器(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