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挽正激软开关电路的实现与比较
时间:01-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1 引言
功率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在当今电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和开关频率,而且可以减小体积和重量,降低开关过程中的通态损耗,提高整机效率。应用于推挽正激电路[1,2]的软开关电路拓扑通常是考虑在其整流桥之后增加一辅助谐振网络,利用谐振电容上的电压来封锁整流桥,从而达到零电流关断主管的目的。图1给出了不同谐振网络下的软开关方案:
谐振网络(a):利用变压器副边漏感和谐振电容组成谐振支路,谐振电感位于主功率回路中,构成ZCS方案[3];
谐振网络(b):增加两个单向导通二极管D5、D6,把谐振电感Lr移出主回路,构成ZCT方案[4]。
谐振网络(c):在变压器的副边增加一个辅助绕组和整流桥,与谐振电感、谐振电容组成一个独立的谐振网络,构成变压器辅助绕组方案[5]。
文献[3-5]对谐振网络及其参数的取值大小没有详加分析。本文从能量的角度确立了理论依据并根据谐振感值大小的差异引出了不同谐振模式的分析探讨。
2 简要的工作模态分析
在简要分析电路工作原理之前假设所有元件均为理想器件,则Lf、Cf、RL可以看成一个电流为Io的电流源。
图1中,Vin为直流输入电压, Lr为谐振电感,Cr为谐振电容,
[1]t0-t1:在t0时刻前,S1、S2均关断,漏感平均电流Iav[6]在原边环流,负载电流通过整流桥[D1—D4]续流。此时,谐振电感电流和谐振电容电压为零。t0时刻S1开通,副边电压KVin加
在副边绕组上,电流从0开始线性上升。同时,D1、D3电流开始线性上升,D2、D4电流下降。t1时刻,ID1=ID3上升到Io。
[2]t1-t4:在此时间段内 ,根据谐振网络的不同,工作模态不尽相同。
谐振网络(a): t1时刻,Da自然导通,L 和Cr开始谐振。由于漏感较小,经过Tr/2, t2时刻Da反向截止,VCr为2KVin保持不变。t3时刻,开通Sa,
谐振网络(b)和(c):工作过程与(a)类似。(a)和(b)的谐振激励源电压为 KVin;(c)则为nVin。根据谐振电感值大小的不同,工作模态还稍有变化。(详细分析见4)
[3]t4-t6:t4时刻开始谐振电容放电提供全部的负载电流,电容电压为Vcr*(见表1):t5时刻,可以零电流关断S1;t6时刻,电容电压减小到0。若电容值太大,谐振电容电压在辅管关断时则不能放至零(详细分析见4)
[4]t6-t8:t6时刻,负载电流Io通过整流桥(D1—D4)续流,t7时刻,可以零电压/零电流关断辅助开关管Sa。t8时刻,零电流开通主开关管S2,开始下半个开关周期。
3 软开关的实现条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在辅管开通到主管关断(定义为
就能实现对副边整流桥(D1—D4)的箝位,封锁整流桥,实现主功率管的零电流关断。
4 谐振网络的分析与参数设计
前面所提三种软开关方案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却稍有不同:根据电感是否处于主功率回路可分为ZCS和ZCT两种方式;根据电感取值的大小,则可以分成两种谐振工作模式。下面就各谐振网络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4.1关于两种谐振工作模式的讨论
根据电感取值的大小,可以形成两种谐振模式:感值较小时,谐振周期相对开关周期较小,在Da的作用下,电感电流减至零后反向截止,实质为半波谐振工作模式;感值很大时,谐振周期tr>DTs-△Tf,至辅管开通时电感电流还未到零。此种模式下,谐振网络内环流较小,谐振电容电压VCr2KVin,暂且定义为大电感谐振工作模式;两者临界状态为
4.2谐振网络损耗分析
在分析谐振网络损耗之前,做出如下假设:
谐振网络为典型串联谐振模型,激励源电压为KVin;Lr、Cr为理想无损元件;网络内寄生电阻和二极管体电阻设为Rloss。则谐振电感电流:
谐振电容电压:
其中:
则谐振网络损耗为:
tr∈(Tr/4,Tr/2)从前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在Lr尽可能大的情况下, Cr为取值较小时,谐振网络环流和损耗较小。
为使谐振网络在主功率管开通时间内储存能量,辐管实现零电流容性开通,ZCZVS关断。
则谐振网络必须工作于两种工作模式的临界状态为最佳:即在DminTs-△Tf时间内,LC网络谐振,使得谐振结束时VCr达到2KVin。
4.3 谐振电容的选取
谐振电容取值推导以谐振网络(c)为例:谐振电容Cr的选取由放电时间和输出负载决定。当主管关断时必须满足公式(1)则:
- 大功率电镀电源软开关技术的分类(12-09)
- 正反激励式准谐振软开关电源(12-09)
- 干货分享:正激有源钳位软开关电源设计(12-07)
- 以移相全桥为主电路的软开关电源设计全解(12-07)
- IGBT软开关在应用中的损耗(12-07)
- 电源技术基础:减少开关损耗的“软开关”技术(12-07)
射频专业培训教程推荐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