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返驰式拓扑设计——实现最佳化电源
MOSFET和输出整流二极体两端压降的影响,在稳态执行条件下,导通时间()的电压*秒应该等于切断期间()电压*秒:
(1)
公式中:
是输入电压
是输出电压
是返驰式变压器的一次侧匝数/二次侧匝数匝比
那么,最大佔空比的数匝比和最小输入输出电压之间的直接关係是:
(2)
其中D为佔空比:/开关週期。
在许多情况下,选定的最大佔空比为50%,但是在宽输入电压範围的应用中,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最佳化以下关係:最大佔空比、变压器匝比、峰值电流和额定电压。
返驰式拓朴结构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可以在佔空比大于50%的条件下工作。最大佔空比的增加降低了变压器一次侧的峰值电流,因而达到一次侧铜变压器更高利用係数的效果,并降低输入源的纹波。同时,最大佔空比的提高可增加主开关MOSFET漏源极之间的最大应力电压,并增加二次侧的峰值电流。
在开始设计转换器之前,重要的是要了解最大佔空比、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匝数比(Np/Ns)、一次侧MOSFET的最大电压应力、一次侧和二次侧最大电流之间的关係。
公式(2)显示输出电压Vo和输入电压Vi(因为其简单性没有考虑Q1和二次侧整流管Q2两端的压降)之间的主要关係。为了确保在整个输入电压範围Vo的稳压,最大佔空比可以任意选定一个《1的理论值。
然后可以计算Np/Ns:
(3)
此处表示主MOSFET的漏源极之间的最大电压,可由公式(4)及公式(5)和(6)得知,分别表示了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平均电流。
公式中:
是二次侧整流二极体的正向压降
是传导期间开关MOSFET的压降
是整体电源效率
是最大输出电流
透过最大化佔空比的利用係数U(D)函数可以得到最佳佔空比:
利用係数(Ui)是用输出功率除以二次侧开关MOSFET和整流二极体的总最大应力之和得出的。
图2:典型返驰式转换器的利用係数与佔空比的关係,最大化利用係数的佔空比为30-40%。
图中的两条曲线显示只考虑开关MOSFET应力(蓝色虚线)计算出来的利用係数,以及考虑二次侧开关MOSFET和整流二极体(红色虚线)的利用係数。
如果要最佳化额定输入电压的电源效率,一次侧/二次侧变压器匝数比就得利用佔空比来计算,以使利用係数最大化,其典型值在30-40%之间。
上面的曲线考虑的是主动元件上的理论应力电压。在实际进行时,更重要的是评估MOSFET最大应力电压和变压器数匝数比如何随所选择的最大佔空比而变化,并选择一个可在开关MOSFET的一定最大击穿电压内给出‘圆形’(round)匝数比值。
确定一次侧电感
选择一次侧和二次侧电感有几个标準。
第一,选择可确保从满载到某些最小负载均在连续模式执行的一次侧电感。
第二,透过确定最大二次侧纹波流来运算一次侧和二次侧电感。
第叁,运算一次侧电感,以保持尽可能高的右半平面零点(RHP),因而大幅地提高闭环穿越频率。
实际上,第一个标準只用于特殊情况,而选择的磁化电感可作为变压器尺寸、峰值电流和RHP零点之间的最佳折衷。
为了确定二次侧最大纹波电流来计算一次侧和二次侧电感,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出二次侧电感()和一次侧电感():
(8)
公式中是开关频率,是允许的二次侧纹波电流,通常设置在约为输出电流有效值的30-50%:
(9)
那么,等效一次侧电感可从以下公式获得:
(10)
如前所述,一次侧电感和佔空比会影响右半平面零点(RHP)。RHP增加了闭环控制特性的相位滞后,迫使最大穿越频率不超过RHP频率的1/4。
RHP是佔空比、负载和电感的函数,可引发和增加迴路增益,同时降低迴路相位裕度。通常的做法是确定最差情况的RHPZ频率,并设置迴路单位增益频率低于RHPZ的叁分之一。
在返驰式拓朴结构中,运算RHPZ的公式是:
(11)
可以选择一次侧电感来削弱这种不良效果。
图3的曲线显示一次侧电感对一次侧和二次侧电流和RHP零点的影响:随着电感的增加纹波电流会减少,因此输入/输出纹波电压和电容器大小也可能减少。但增加的电感增加了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绕组数,同时减少了RHP零点。
图3:典型返驰式设计一次侧、二次侧纹波电流、RHP零点与一次侧电感的关係。
一般建议不应使用过大的电感,以免影响整个系统的整体闭环性能和尺寸,以及返驰式变压器的损耗。上述图形和公式只在连续导通模式下的返驰式执行才有效。
选择功率开关MOSFET并计算其损耗
MOSFET的选择基于最大应力电压、最大峰值输入电流、总功率损耗、最大允许工作温度,以及驱动器的电流驱动能力。MOSFET的源汲击穿(Vds)必须大于:
(12)
MOSFET的连续漏电流(Id)必须大于一次侧峰值电流(公式15)。
除了最大额定电压和最大额定电流,MOSFET的其他叁个重要参数是Rds(on)、闸极阈值电压和闸
- 大众化的电源设计(12-09)
- 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12-08)
- 基于优化电源模块性能的PCB散热布局技术设计(12-24)
- 用于移动微处理器的高性能、集成化电源IC:并非仅适合便携式设备(03-16)
- 浅析利用数字控制技术优化电源系统设计(04-23)
- 中兴一体化电源的应用(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