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研发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 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风能: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能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小水电:水的流动可产生能量,通过捕获水流动的能量发电,成为水电。小水电在我国是指总装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万千瓦的水电站。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自然界可用作能源用途的各种植物,人畜排泄物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如薪柴,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林业加工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城市有机垃圾,工农业有机废水和其它野生植物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焚烧和其它方式用于发电。
地热能: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市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根据测算,全球潜在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493亿吨标准煤。
海洋能:海洋能是潮汐,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的统称,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例如,潮汐能的形式源于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涨潮和落潮之间所负载的能量称之为潮汐能;潮汐和风又形成了海洋波浪,从而产生波浪能;太阳照射在海洋的表面,使海洋的上部和底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温差能。所有这些形式的海洋能都可以用来发电。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
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我国2/3以上的地区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发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目前,太阳能已在建筑取暖、制冷、制造电池等方面有所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示范小区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成,为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开了先河。但是,我国对太阳能无论是开发利用的规模,还是社会公众利用太阳能的意识,与国外有些国家相比,都相距甚远。
我国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依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的资料分析与评估,我国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2.53亿千瓦。风力发电是技术最成熟、最具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国际上,风能早已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被誉为“绿色电力”。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风能并网发电以来,历时20年,风电上网的装机容量已发展到50多万千瓦。但是,从市场占有率、从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以及发电设备制造水平等方面看,与国外有些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风力发电发展缓慢,至今没有形成大的产业和市场。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测算,在今后20~30年内,我国具备可利用条件的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预计每年可达到8亿吨标准煤,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如果国家政策给予有力的支持,在今后几十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还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其利用量在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真正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很低。煤炭占整个能源消费构成的66%、石油占23%、天然气为2.7%,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只占整个能源消耗的2.5%。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硏究和推广应用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较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支撑体系和设备制造能力,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还比较落后,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新兴产业,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仍处在发展初期,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目前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
- 用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逆变器(04-09)
- 通过微型逆变器获得可再生能源(10-17)
- 为电网注入绿色能源(09-08)
- 电源设计小贴士 1:为您的电源选择正确的工作频率(12-25)
- 用于电压或电流调节的新调节器架构(07-19)
- 超低静态电流电源管理IC延长便携应用工作时间(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