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固网资源接入移动基站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电信行业重组的进一步深化,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是大势所趋,由于运营商重组方案尚末公布,因此本文只针对利用现有的固定网络资源对移动基站接入进行探讨。
1 固网接入层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我国固定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历史较久,固定网络投资建设多年,目前形成的固网接入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反映在接入层机房、管道、杆路、光缆、铜缆等物理基础网络以及接入层SDH电路等方面。目前我国固网接入层网络结构基本示意参见与图1。
图1 固网接入层网络结构示意图
由于找国地域广泛,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网络结构略有差异,农村地区用户铜缆距离更长,且采用小容量SDH组网的光纤接入网建设也相对较多。由图中可以看出固网资源中端局到用户的可通达性较好,但在用户末端基本均存在一定距离的铜缆,此外模块局的使用也使得用户端光缆较欠缺。
光纤接入网所使用的SDH环路一般均为155M系统.155M系统既有集成型设备,也有机架式设备。DSLAM除了放置在端局利模块局内以外,还有少量DSLAM下移放在ONU接入机房内。
2 移动基站接入特性较强
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在网络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动通信网络有线接入层以基站、营业厅、集团大客户为目标终结点。接入层面以目标节点进行环网组织,由于移动通信利润较高,因此基站组网安全性要求较高。一般以环网双节点上连到2个不同汇聚节点上。并且随着无线数据业务的逐步兴起,基站节点带宽需求也较高(参见图2)。
图2 移动基站接入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而固定通信网络以用户为终结点。其接入层末端通常为星型接入,依靠端局为中心的光纤接入网ONU节点进星型辐射。
总体而言,移动通信网络传输、接入资源完全是以基站为中心组建的,其组网特性直接反映了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
(1)基站带宽需求较大
目前在中心城区,由于话务量较集中,许多基站均已采买用10/10/10的载频设置,其需求带宽一般为4-6个E1,在3G建设初期,考虑到无线数据需求的影帆,HSDPA等高速率技术将逐步加载在基站电中,HSDPA主要分为共用载频利非共用载频两种方式。表1为3G建设初期3G基站带宽需求表。
表1 3G基站带宽需求表
(2)基站机房要求较高
基站机房由于涉及到天线放置以及馈线长度(馈线越长信号损耗越大),一般基站机房均设置在楼层较高位置,同时针对基站机房内的环境要求较高,电源、蓄电池、温度、湿度、消防、安防等均要进行系统配置。因此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基站机房选址方面经受过长期的困扰和磨砺。
(3)基站安全性要求较高
目前移动通信业务利润最高,因此针对基站组网安全性要求也相应获得了提升。移动通信运营商基站组网安全性逐步得到重视。基站组网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均朝着物理环路、双节点上连为中心进行优化改造。在一个接入环中同一节点的业务将会有不同的流向通达两个不同汇聚节点。由此最大限度的提升网络的交全性。并且考虑到末来的可扩展性接入环路节点数量一般均控制在4-6个节点(郊区、农村略多)。
(4)基站设备井级较频繁
无线基站由于是以话务量和话务分布为中心进行的站址设置,因此随着移动通信的逐步发展,用户数量增加、话务量增加、移动性变化等因素都将影响基站设备的升级和扩容。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基站载频容量升级以及基站站点新建两方面,此外还包括基站一BSC归属关系的调整。因此基站频繁的变动对基站业务基础承载网――传输、接入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站接入网具备更强的可扩展能力。
3 固网接入资源接入基站带来的问题
固网由于网络一开始并不是围绕基站组网进行的建设,因此采用现有的固网接入资源进行基站接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ONU接入机房存在一定局限
目前固网ONU接入机房一般以租用低楼层(l楼)民房为主。但低楼层民房用来进行基站接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天线架设问题、馈线过长引起衰耗过大问题。并且由于基站机房需要进行一系列配套系统的建设,其机房面租一般以50平米为佳。
(2)现有先纤接入网传输容量不足
目前光纤接入网基本上均以155M环路进行组织,并且还有一定的设备采用了集成型设备。由于光纤接入网承载的固网业务带宽较小,因此目前光纤接入网环路利用率一般均维持在5成左右。此时如果用现有的光纤接入网环路进行基站接入,在容量上将存在严重的不足,除了日常的载频扩容以外,尤其是 HSDPA高速率业务的使用对带宽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因此现有155M环路光纤接入网接入能力存在不足。
(3)现有光纤接入网安全性考虑不足
目前光纤接入网环路光纤基本沿主干道进行铺设
- 信号完整性中的反射问题原理(12-02)
- F频段干扰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案(09-23)
- 电磁兼容技术及应用实例详解:工控机的抗扰问题(08-14)
- 智慧城市建设需直面“三个问题”(12-16)
- 选择软件定义网络SDN须注意的12个问题(07-03)
- 关于WLAN解决方案的10个问题(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