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单通道,双通道抑或四通道(下)
(接上期)
好的例子
当通道间具有非常复杂的交互时,使用双通道运放的匹配特征何时才有意义呢?有两种常见的应用可以考虑;自己构建三路运放仪表放大器,并对关键应用进行相位补偿。图6是经典的三路运放仪表放大器内部结构图。
对于这种应用,一般人会使用四通道运放。但请注意,A1和A2工作时的噪声增益可能是5、10或更高。这意味着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电压噪声很重要。A3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运放[7]。A3通常工作在很低的增益下,而且以仪表放大器总输入为参考的输入噪声将被第一级电路的增益所除,因此重要性低得多。最后,第三个运放的负载一般会比前两个高。
输入部分的失调电压取决于A1和A2的Vos。市场上能够保证两个部分之间完全匹配的双通道运放不多。即使不能保证完全匹配,两个运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匹配。例如,AD8599数据手册上的最大delta Vos是2.2µV/℃,虽然手册上没有说明匹配性能,但对100个器件的随机抽样表明,最大差值不超过1µV/℃。考虑最坏情况的设计应使用数据手册上的最大Vos,然后由单片匹配提供额外的余量,从而实现可靠的设计。仪表放大器的最重要参数之一是共模抑制比(CMRR)。Pallás-Areny[8]表明,A1和A2的CMRR匹配可提高总的CMRR,这是输入级使用单片双通道器件的主要原因。
A1和A2的负载比较轻,但A3的负载很重,因此从电气和热性能上看,单片双通道和单通道器件会更好。另外,从布线的角度考虑,这种应用也倾向于使用单片双通道和单通道器件。顺便提一下,输出部分的直流和交流CMRR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阻匹配和寄生电容匹配,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因素。随着多年来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改进,采用激光微调薄膜电阻的单片差动放大器,如AD8271,可以比分立运放和4个0.1%电阻的成本更低,而且具有更好的性能[9]。根据所需的CMRR与频率关系、PCB尺寸、整体精度以及总的供电电流,完整的单片式仪表放大器(如AD8226[10 ])将是最佳选择。
电力线监控
对于单极点系统,众所周知,当幅度减少3dB时相移是45度。另外一条有用的经验就是,当频率在角频率之上10倍频或角频率之下10倍频时,相位将分别偏离零度或偏离90度的5.71度(如表1)。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低于角频率100倍的频率处,相移仍大于0.5度,并且幅度比设想的要稍低一些。
对于在幅度和相位方面需要特别高精度的系统,比如电力线监控应用,可以使用一个运放部分的交流特性补偿另一个运放部分的相位响应。基本概念如图7所示,普通单极点系统(标示为未补偿) 和图7系统(标示为已补偿)的相位响应如图8所示。图中没有提及什么数学关系,欲想了解更多细节,请阅读参考文献[11-13]。
糟糕的例子
信号链中的四通道运放
如果是毫伏数量级的信号源,信号链必须具有低噪声性能才能保持可接受的信噪比(SNR)。增益分配和选择合适的单通道、双通道或四通道运放可以改善性能、降低总体成本。例如,在最大输入信号为50mV、输出10V到2kΩ负载情况下,增益要求达到200。
图9中的四个模块可以分别配置为缓冲器、增益为-1的反相累加放大器(用于校准整条信号链失调电压)、增益为1的Sallen-Key滤波器和增益为200的电路级。
可以选择一个四通道运放满足全部四个运放的要求。但这是一种糟糕的设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使第一级电路有低的噪声,必须选择一个低噪声的四通道运放,如AD8674;(2)在输出级和输入级之间的PCB上存在电气耦合,在两个部分之间的硅片上存在热耦合;(3)最后一级要求较大的增益带宽。
一种较好的方案(虽然不是唯一的方案!)是将一些增益分配到信号链的前面。不过前面分配过多的增益将导致中间级过载。如果第一级增益为10,那么第二级贡献的噪声(以输入为参考)等于第二级的噪声除以10。随着每一级增益的增加,后一级的要求可以不断降低。购买一个昂贵的低噪声四通道运放实现所有4级模块的成本效益就不如前两级用低噪声双通道运放、后两级用低成本的通用双通道运放。
耳机放大器
即使可以用硅片构建一个完美的双通道运放,在封装和PCB方面还有许多考虑因素。双通道和四通道运放只有一对电源引脚,而不是两对或四对。邦定线的电阻可能在50~100mΩ之间,因此使用双通道运放的一个部分向低阻抗耳机提供100~200mA电流可能存在问题。典型原理图上的多个接地符号都默认为0V,但实际上并不正确。如果某个接地符号是0V,那么由于IR压降问题,所有其它符号都要比这个符号高或低几个毫伏。1英寸的PCB走线很容易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产生50mV以上的I
ADI 运算放大器 单通道 双通道 四通道 201007 相关文章:
- 如何使低功耗放大器在便携式产品中提高性能(10-03)
- D类放大器原理详解及应用设计指南(三)(03-16)
- ADMC331在全数字化逆变电源中的应用(06-20)
- 雷达天线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的设计(01-27)
- ADISl6300四自由度IMU在姿态测量中的应用(08-18)
- 高性能模拟器件兼顾医疗设备诊断级精度和便携化需求(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