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单波长限制WDM-PON容量制胜
进入2011年,三大运营商都将FTTH列为重要目标,相比FTTB,FTTH的一项突出优势就是高带宽,运营商计划将带宽提高到20M以上。
而EPON和GPON的1G和2G下行流量,对于2M乃至100M的带宽,接入用户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开发下一代更大容量接入系统,充分利用光纤资源成为运营商的关注重点。
在下一代PON网络中,打破单一波长工作,采用波分复用的WDM-PON系统获得突破性进展,引起了WDM-PON快速发展浪潮。
打破单波长限制
将WDM技术引入到PON系统中,即WDM-PON,可以将用户接入带宽增加数倍乃至数十倍,因此WDM-PON被认为是下一代光接入网的终极解决方案,受到全球电信业界的高度关注。
比如,韩国电信(KT)是全球WDM-PON技术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与LG-Ericsson和NoveraOptics合作,从2005年在光州开始进行5万户、16波的WDM-PON实验,到目前系统部署已超过10万线。
在国内,由烽火通信联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一五”863重大项目“低成本的多波长以太网综合接入系统(λ-EMD)”已经成功通过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验收,填补了国内WDM-PON的产品空白。
烽火通信的WDM-TDMPON系统是一款单纤32波,每波支持1:64分路,传输距离达20公里以上的xPON系统。2T以上的海量接入带宽,也能极大满足带宽快速增长的需求。
该系统采用业界首个局远端双“无色”光模块设计,具有业界最高的单纤接入速率(对称40G)以及业界最高的业务单板端口密度;采用WDM和TDM混合模式的PON结构,可以兼容现有的1G/2.5G/10GEPON、GPON和P2P等多种光纤接入技术;通过WDM方式可以承载现有CATV业务,方便实现“三网融合”业务接入。
从传输能力和业务覆盖来说,WDM-PON较好地满足了国内PON组网需求。
备战中长期发展
目前,在EPON和GPON之后的下一代PON技术将主要向着10GEPON和10GGPON方向发展,而WDM-PON主要受到成本制约,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业务推动,运营商在近期还不会大规模部署。专家认为,由于WDM-PON在技术方面的先进性,随着其不断成熟,将成为运营商中远期的技术选择。
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有限公司胡静余表示,WDM-PON提供很高接入速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率对称宽带接入。随着质优价廉的WDM器件不断出现,WDM-PON技术将成为PON接入网一个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陆洋表示,高带宽成为WDN-PON吸引运营商和设备商的重要因素。随着器件成熟度、设备成本和标准化问题的逐步解决,WDM-PON将会在未来接入网中占有一席之地。
链接
WDM-PON全球研究活跃
从目前来看,PON技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单波长更高传输速率,如10G-EPON和XG-PON。另一个是单纤更多传输波长,即业界高度关注的WDM-PON技术。
WDM-PON技术融合了WDM(波分)技术和PON技术,带宽潜力巨大,在接入物理速率、带宽效率和全业务承载能力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和EPON与GPON相比,WDM-PON不同波长间物理隔离,且没有引入大插入损耗的无源光器件,部署后将对运营商维护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并减少维护成本。WDM-PON可以为用户提供单独波长,提供10倍或20倍的带宽,用户可以用极快的接入速度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比如在几分钟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等。
目前国际上对于WDM-PON的研究十分活跃。LG-Ericsson的WDM-PON系统使用基于注入锁定的FP-LD技术,目前可实现32波长,每波长1.25Gb/s的数据传输,这样在单方向上可提供40Gb/s的带宽。日本富士通公司采用RSOA作为ONU处的反射调制装置,推出了介于GPON和WDM-PON之间的过渡技术——HybridGPON架构,将GPON的下行链路的容量提高了七倍。韩国的IP宽带接入设备供应商Corecess与ETRI合作,也采用RSOA来构建WDM-PON平台,可以传输16路1.25Gb/s的数据。
在运营商方面,韩国电信(KT)是全球WDM-PON技术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与LG-Ericsson和NoveraOptics合作,从2005年在光州开始进行5万户、16波的WDM-PON实验,到目前系统部署已超过10万线。虽然只有KT部署了相对较大规模的WDM-PON网络进行运营,但其他运营商也对WDM-PON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有计划选择WDM-PON作为下一代接入网的候选技术方案,包括NTT、KDDI、Verizon以及欧洲的一些运营商。荷兰的UNET使用WDM-PON部署FTTB试商用网络,为高端商业用户提供性能更佳的服务
模拟电路 模拟芯片 德州仪器 放大器 ADI 模拟电子 相关文章:
- 12位串行A/D转换器MAX187的应用(10-06)
- AGC中频放大器设计(下)(10-07)
- 低功耗、3V工作电压、精度0.05% 的A/D变换器(10-09)
- PIC16C5X单片机睡眠状态的键唤醒方法(11-16)
- 用简化方法对高可用性系统中的电源进行数字化管理(10-02)
- 利用GM6801实现智能快速充电器设计(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