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音响文化的历史解析

音响文化的历史解析

时间:09-3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本文作者是专业音响发烧友队伍中的一员,也是音响爱好者中的一分子,又参加过国家音响标准制定,产品评价、评比和音响专业队伍的培养等实践活动较多,从中既受到生产实业、音响事业和队伍壮大的鼓舞,也感到有必要进行音响技术、音响文化的普及教育,这是与广大音响爱好者的提高,音响产品更多地“入室”百姓家并发挥良好的生理、心理、艺术、文化效应直接相关。在这里,我只略提一些问题和建议,求教于《音响世界》的读者、知音。

音响世界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在现代音响系统问世以前,它是由自然界音响、社会实践音响、艺术表演音响和语言音响四大部分构成的,现代音响对它们实施记录、传递、再欣赏、再创造,不但保留了过去无法存储、异地再现的宝贵声音艺术、音响世界风貌,成为非常重要又无可替代的传播工具。而且,录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录音创作水平的迅猛提高,开创出许多新艺术品种,就是传统艺术也得到充实、扩展。现在,广大城乡百姓普遍地成为或正在成为音响艺术文化的欣赏者、受益者,有的达到了“发烧级”,或者实地开展起录音——制作——欣赏的创造活动。我想,进入二十一世纪,音响文化的快速发展与更广泛的普及、提高,会使我们称奇的同时,感到无比的快慰。

一、重视音响生产和消费、创作与欣赏的科学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先从联系生产、消费与欣赏谈几点看法。

首先,买音响产品以前要有所学习、了解,请教书本、行家和有应用经验的爱好者是不可缺少的。再简单的音响产品都是一个系统,或者说,都有几个环节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应当既明了这些环节的相互关系,又要会准确地操作开关、按键、旋钮、推子等,这可不像食品、衣服那样,买回家就可以吃、穿。比如,经常出现的烧坏扬声器就多半跟不懂操作规程有关。使用由CD机(或DVD机)与功率放大器,双扬声器组成的音响系统,应把电源插好以后,先开CD机,稍后,再开功率放大器,最后再开扬声器(假若是有源音箱的话),而且负责输出的旋钮都应先关死。以上操作完成以后,再打开旋钮(放在合适位置)。不听了,要关机,操作程序正好相反,先把输出旋钮关好,再依次把扬声器、功率放大器、CD机关掉,最后拔电源插头。若图省事,所有环节都开着,只是插上电源与拔掉插头这两个动作,害处极大。因为,这样会使电压来、去都形成相当高的脉冲信号,它冲击功率放大器、扬声器是很凶狠的,你听了几十个、几百个节目,也没有这么凶狠的高脉冲信号伤害系统,即使没有一下把扬声器等烧坏,也会使音质劣化的速度大大加快,换一句话说,使用寿命缩短,声音质量变差。会使用,系统可以十年、二十年不出烧坏和音质显著劣化的问题。

我们只提了应用音响系统的简明操作规程,其它涉及音量、音色、左右声道平衡、声场模式等等的调节,都应了解其中道理,才能应用得当,实现你希望的艺术效果,否则,把艺术家和专业音响工作者的创作佳品歪曲了,还不明白,真可惜呀!

“真可惜”的事情还常发生在音响系统与欣赏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许多顾客进音响商店选购之前,对音响系统的欣赏效果跟欣赏环境的声学关系,没有什么了解,以为选了好音响商品拿回家就自然会好的,这实际上只对了一半。音响系统好,对保证节目源(CD、LD、VCD、DVD等碟片)的技术质量、声音质量、艺术质量、内容质量得以良性传递——欣赏是完全必要的。所以,我不赞成向顾客推销质劣价低的产品,也建议用户不能把价位低放到选购音响的第一位,对那些“价位低,质量好”的推销用语是不可轻信的,我国的乃至世界的音响科技发展现状,决定厂家很难兑现那些虚幻的美妙承诺。假若把我国民用音响系统分为三个大的质量档次(尤其是扬声器),选购其中的低档次商品要十分慎重(后边议到原因),还是以高档次、中档次的产品为选购对象才好。我敬告有经济实力的朋友,一定要看质高档次音响,内中的科技含量、艺术质地和文化品格不是能用价位度量出来的,也不是多数欣赏者能够估量的;这类品牌是多方面行家里手孜孜以求的精品,充满他们的追求和爱心,也不是国家技术标准和相应电声测量所能“注释”明白的。这就需要用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和艺术评价的方法来听鉴、审度、诠释。如果用户选购产品又不具备这种评价能力,建议抓住三条:第一,向一些音响爱好者请教,了解一些国内外名牌音响的信誉度和受欢迎的个性特色;第二,要去大型音响商店,特别是有较好听音室的商家,带上适合于听鉴音响技术质量、声音质量、艺术质量的软件(像1989年国家实物标样的上市CD盘,一些录音、表演质量十分好的交响乐、民族管弦乐、歌剧、舞剧等的CD盘等),实地听鉴,比较不同的品牌,从中选优;第三,向音响专家咨询,请他们帮助推荐、选听,就是付出一定酬金,都是值得的。所说的以上三条具有科学价值和艺术品评、文化定位功能,比产品说明书和扬声器、功放等的国家测试标准更具有实际效用,也可以说是用户给上市音响产品进行技术质量、声音质量、艺术质量分档鉴别的主要依据。如果有条件在广播专业审听室里来听鉴它们则更好,利于缜密入细地发现音响的各种状态质地。

对音响系统进行技术测量,给出产品基本技术质量的验证和对用户做出简明标示、说明,这属于“物-物”的科学技术考察。音响系统正好和许多技术产品不一样,它是为人们的生理听觉、心理听觉、艺术欣赏、听觉文化学习服务的,必须把物理的、声学的、生理心理的、艺术文化的整体系统融通起来,而且要最终归结为聆听、欣赏、品评、诠释。

那种把“物-物”的技术性简单考察吹嘘得风风火火的作法,说是“一头热”不为过吧?如果厂家、商家和消费者都来关注声音质量主观评价,通过听觉和相关的音响环境、评价格式来把产品的技术质量、声音质量、艺术质量、内容质量,仔细地品评一番,这才真正体现出音响系统的文化用品属性、艺术品格特征。应当说,这种以人为中心,为听觉欣赏服务的活动,才是更具有全局意义,更富有本质特征的科学实验,是一种系统总体效应的最实际考验。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厂家和专业音响工作者、爱好者(包括艺术要求、文化希冀比较高的顾客)开始重视和参与声音质量主观评价,也遗憾地指出,多数还是不重视,不怎么懂,不具有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和艺术评价的实际智慧能力。音响系统的最终质量品格应以这种实际评价作为主要依据,对用户来说,这才是第一位的质量要求,可以称为终端质地,至少,它应与生产成本、技术投入、营销流通等的核算一起来决定价位。我与众多音响系统接触的印象,都不全是美好的,忽略主观评价的整体质量品格,而把价位订乱的 ,不是个别的,诸多同等档次(终端质地)的相近音响系统,价格能够差到两三倍,更令人吃惊的是,三千元的可以比八千元的声音质量、艺术质量好,一万多元的还不及四五千元的,或者属于相近质地的。

这就是说,对厂家来说,产品的价位要有充足的条件来制约,要系统化地实际把握,对自己的直销和批发、代销,都要有说明、约束,某些品牌的价位与价值相脱离,就跟销售的暴利、胡乱加价相关,一套音响的销售利润过千元,甚至是批发价的两三倍,不是骇人听闻吧!这就向用户提出一个尖锐问题,不要简单地以为,价高就是好的,严防上当受骗的最好方法就是已提到的,要请内行帮助评价一番,比较之中选择质优合格的。

我们强调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作为用户尤其要重视后者,作为厂家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在这种特殊文化商品的激烈竞争中,占住阵地,提高信誉,扩大战果,重视和抓好主观评价是必须的。客观测量和产品设计、生产都要再经主观评价这最后一关。“最后一关”的提法只是对出厂产品而言的,对整个生产-设计-测量系统,主观评价要起到提示、促进作用,它虽然难用直白的技术参数去修正生产、设计、测量,却可以在比较、鉴别中发现不同设计结构的听觉效果差异,生产某一品牌的样机就应当使设计、生产(包括材料、元件遴选)、检验、主观评价连成一个整体的运筹系统,把实际的技术研究工作渗透其中,这样才更有的放矢,生效快。有的决策者很重视产品外观的工艺设计、美学设计,这是好的,忽视主观评价和总体系统的终端质地都是不应该的,在市场竞争和后续购买力的考验中,怕是要吃苦头的,面对“供大于求”的现实态势,更应把技术质量、声音质量、艺术质量等抓狠、抓好,上档次,出产品文化风格,让越来越多的人一听就感觉好,心生爱意。这才是别人夺不去的望势,甚至,诸如“品质好,就是价格贵点!”这样的广告语也会被爱好者、发烧友欣然笑纳的!

用户平素说的音响是指的录音——放音系统,作为民用产品主要是完善放音欣赏效果。我们所说的音响大系统,还应包括放音(或称欣赏)环境,聆听格式和节目软件。四部分合成一个大系统来保证听觉欣赏的科学机理和艺术效果;许多人忽略这内中的道理、条件、机制,不管欣赏环境如何,这是普遍的。他们想求得好艺术效果的愿望很强烈,但是,往往难以达到目的,到头来,埋怨两、三万元白花了。其实,钱没白花,你用好耳机听一听,会比扬声器放出的声音好听得多。这就是因为扬声器放出的声音要在你那个不太大,又到处是硬石灰墙、玻璃窗的屋子里,引起许多反射声和混响声,这些和扬声器放出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变味儿”了,或者称为环境的“声染色”、“声干涉”。为了让音响系统重放节目软件艺术效果好,应当有相应的环境配合才能保证不受“严重污染”。可是,绝大数人家的房间容积偏小(多在10~20m2之间),顶棚又矮(在2.4~3.0m之间的为多),如果进行装修考虑音响放音的声学需要,花钱较多不说,还会占去相当的空间,才能抑制中、低音的反射强度,高音反射也需要同时作出吸声处理。当然,条件和经济实力允许,实现可靠的设计——装修是理所当然的。在相当简陋的房间条件下,相对地争得好些的节目源重放艺术效果,还是有些方式方法帮忙的,许多报刊和书籍已有介绍,我简单说几项重要措施:

首先把音响系统设置好,把最佳欣赏区确认好。在我们国家,大都采用双扬声器左右分置,辐射轴向交汇于最佳欣赏区的格式,双扬声器间距在2~3m之间选定,特别是扬声器不可往墙角里放,那样,中、低音的反射会加重许多;同时,要听着音乐试试扬声器距后墙多远为好,大致掌握在70cm左右,听不出 低音被夸张就可以了;为了避免高音染音,扬声器要离开玻璃窗远远的,为它挂上厚厚的绒布帘就能更好地抑制玻璃反射声的染色效应;硬石灰墙、顶的反射声同样加重尖、硬、毛糙的音质,房间周围多挂一些质地松软的厚绒布,再打上密密的皱折,这能明显地减轻高音染色,使重放声音柔润、自然许多,特别是左右墙壁对最佳欣赏区形成对称反射声的部分,尤其要挂上打了皱的厚绒布,因为,人坐在最佳欣赏区里,双耳对这种对称反射声是很敏感的,它们几乎和扬声器辐射声音一样,受到“接收优待”,成为高音染色中的“先行者”、“最重者”,所以,挂绒布吸收这些反射声比吸收远距离硬墙的还重要。

关于最佳欣赏区说这样几点:专业工作者录制音乐时,是在这个区里监听的,是参照听鉴的艺术效果来要求指挥、乐队和实施录音加工、润色的,用户效仿着在最佳欣赏区里聆听,这对反映节目源的全面艺术质量是最为关键的举措,以为“坐在哪里都行,听到声儿就可以”是很不得当的;这个最佳欣赏区在双扬声器辐射轴向的交汇点上和其前后一个小范围内,一定要把左、右扬声器的位置搞对称,保证交汇点到左右扬声器的中点(或外边中点)是等距离的;所谓“最佳欣赏区”是个很窄的范围,在家庭欣赏环境中,它是个长1m多,宽20cm左右的狭长区域,前端距双扬声器连线(称为基线)中点1.5m左右,后端2.5m左右,基线越窄,这个最佳欣赏区域越往前移,通常前端距基线中点不小于1m为好(大致对应的基线在1.8~2.2m之间),为了减弱房间的染色效应,可以坐在前端区里,若是两三个人研究同一节目,又想找到一致的感觉,就应当紧凑地坐在最佳欣赏区里,实际上是坐在基线中点的垂直线上,在这里往左右歪头超过30cm就能发现乐器的声像有位移变化了,这就是严格要求你在最佳欣赏区聆听的首要原因,其次才是引出声部平衡、色调等状态的变化。

扬声器辐射出的低音最容易受到房间的影响,在容积有限,长宽高的比例关系不当,又难以装修低音吸音结构的情况下,改善的希望是较小的,前面提 到了扬声器摆放位置与墙角、后墙的关系,此点务请重视,喜欢听交响乐、管弦乐、歌剧、舞剧等节目的朋友,最好练会耳机欣赏,这能屏蔽掉房间的多种不利影响,使节目的演奏、演唱和录音都得到更忠实的效果。当然,耳机聆听,一不可时间太长,二不宜音量过大,那会造成听觉疲劳,严重时能出现耳疾。我们也应明了:同样的价位,耳机质地普遍好于扬声器,甚至三千元的好耳机,比一二万元扬声器的音质还要好;再者,耳机的外来声干扰最小,保持原有节目源信息结构的能力最强。因此,在厅堂空间感、音质特色、唱奏技艺的真切生动表现等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连分辨噪声的干扰都是得力的,别说采用AAD、ADD、DDD录制的CD盘可以听出噪声区别,就是同样采用DDD录制的CD盘比较下来,也往往能觉察出噪声的微妙区别。我们从事录音和制作时,当耽心扬声器听鉴把握不大时,也是用耳机来帮忙核查的。这除了耳机的优越性之外,还可以相当大程度上排除听音环境的噪声干扰,使你集中精力,增强内听觉能力,从而提高了分辨精度。说不定,你用好耳机来聆听,连专业录音的剪接、编辑痕迹和演奏家的技巧缺憾都能发现。在扬声器重放与耳机重放同一节目源的认真聆听比较中,很可能使你的听觉分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也是一些“发烧友”的经验之谈。至于用耳机既不搅扰家人, 又不影响邻居,更是善事啦。

欣赏环境和欣赏艺术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又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的节目源在同样的环境和放音系统之下,也是不尽相同的。家庭欣赏环境的多样,使这一问题的解决面临很难堪的境地。如果房间容积较大些,可达30~40m2,我还是建议进行一些声学装修。房间不大的音响系统用户,在同样扬声器声音质量的条件下,不要追求大型,而是选择体积较小者(低音同样较好),这方便于在居室里安排 。当然,比较不同体积的扬声器系统,又要求它们对高、中、低音的各种乐器声音都反应得较好,建议使用录制质量上乘的《马勒第九交响曲》、《1812序曲》、《自新大陆》等等来听鉴、斟别,用旋律、和声沉到大字二组的钢琴曲来比较,也可以觉察器材对低音乐器声音的反应能力如何。

从以上说明和建议中可以看出,确实存在诸多学科对音响大系统的复杂关系问题,我们又是从实践的角度来强调它们的可操作性,指明一些科学实验的可行性。这对广大的音响用户来说,是不是更实际些,好把握些?!

二、树立什么样的音响文化观念?

音响文化观念与上一节的讨论相关,又是更为广泛的范畴。我想不就概念讨论理论思路,而是针对现实的音响文化生产和消费说点实在的想法,出点主意,主要涉及的是音响文化消费的生理听觉、心理听觉的基础效应等问题。

音响文化消费不仅指购置音响系统,更强调的是如何用,如何听,听什么,学什么,受何影响。所说的“生理听觉、心理听觉问题”是指声音现象长期作用于人的聆听所产生的基础效应,艺术体验、文化领略等是在此基础效应之上出发、延宕的,若基础效应(或称基础反应能力)不佳,“生发”、“延宕”将或轻或重的产生隐形的听觉障碍。

我以为,生产厂家和广大消费者对生理、心理基础效应的理解、重视是不够的,甚至是不在感觉之内,思考之中的,这对整体民族生理、心理素质的培育、提高是很不利的。对现实中的许多人来说,受了不良影响,还在盲目中消费,仍是相当普遍的。在经济生活水平提高较快,音响系统已普及到各种生活、生产、文化、社会活动中去的今天,特别值得我们反思。

在强声压级下听耳机、听扬声器扩声是有害处的。专业工作和听觉试验证明,在八十几到九十多分贝之间,连续聆听,听觉就会在15~20分钟里产生疲劳,降低声音信息的分辨、把握能力,时间稍长的可以引起更重的疲劳(不仅是听觉的),甚至耳痛、恶心、心绪烦乱。传统的音乐作品和唱奏之所以较少用“fff”、“ffff”,更不持续如此强度,就是经验地解决了适应听觉聆听的合理需要。音乐动态大多在三十多分贝到七十多分贝之间运动,正是听觉负担不重 ,又可得到调节,感受比较舒适的状态。可是流行音乐的扩音演出和歌舞厅的营业扩声,经常远高于九十分贝,甚至达到一百分贝以上,被许多人叫作“振耳欲聋”了,可是许多青年人却认为“最过瘾,在家里、在学校哪有这么刺激的机会”。如此过瘾多了,听觉开始迟纯,他们不理解,甚至不了解在噪声较高的车间里工作必须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的道理。在国外,因为音响消费无节制而造成耳疾、神经疾患、生理听觉系统加快衰老速度等等问题的,可不是个别的,我国也已有这方面的伤害事故。特别是婴幼儿和初中以前的学生,听觉正处于特别敏感期,家长和师友们不要成天拉他们进歌舞厅,赶潮流去听流行音乐扩声演出,连在家里听耳机都要音量适度,并且控制聆听时间长度,不能一听就是半天,连做功课都不离耳机,那怎么行!

我还要强调,听觉的衰老远比其它生理机能来得早、来得快,而且,人们对它的保护意识是没有的或较淡泊的,对青少年来说,生理听觉保护不好,将是终生遗憾,许多过来人受伤害了,还不自明,自以为能听懂说话就是听觉正常的人也不少。我们为音响生产企业办过“听音员培训班”,除了介绍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理论、经验和国外的规范之外,特别进行了实地的听音训练,参加者几十人,年龄在二十五到四十八岁之间。我是实地培训的主要指导老师,进行先导摸底时,就发现了他们听觉能力的巨大差别。所谓“先导摸底”,就是培训伊始先选择部分音乐片断(供声音质量主观评价专用的,信息丰富而生动、明晰)请大家听,然后各自说自己听出了什么,结果发现了三大方面的差异:一是少数人很敏感,有立体的听觉反应能力,一遍听过就把音乐信号的许多变化信息都听出来了,而有的人就很迟钝,听得出节奏、旋律等,却听不出变化多端的演奏技艺信息、声像运动状态、厅堂反射效果等等,甚至到培训班结束了,这些人还基本上没有明显改进,结业证也就拿不到了;

二是简化考察内容,从平常习惯的角度来测试,让大家听完一段音乐,指出里边有什么乐器,各在什么方位,景深层次是如何的,结果学员们的听辨能力仍是区别较为明显的,可以分出三四个档次;

三是听语言和歌唱。请说出字头的用气、吐法、长短和音质等变化,众人仍是语义都明白了,而说出语言动作状态所诱发出的字头声音变化,感到困难的就不是个别人了;再让大家不要管语义,只听鉴字头的声音运动状态,仍是听觉敏感的人更灵些,而迟钝的人改进少些。

在本文中介绍被培训人们的听觉能力差异,是想引起广大音响消费者和更多朋友的思考:其一,听觉能力的差异有先天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后天的保护和自觉与不自觉的听音训练,会直接影响听觉能力,不要对此漠然无知;其二,那些听觉灵敏的人,多是从小爱好音乐的人,听觉到四十七八岁(早进入老化年龄)还挺好,这是听觉训练积累出的生理听觉、心理听觉反应能力,是让自己的听觉保持年轻的智慧能力;其三,听觉不是仅听语义,学书本知识的,它不仅在音乐欣赏中能发现一个极具运动变化的声音世界,而且在语言声音表达的意义之外,也能透视出声音运动的风韵关系,就是没有明确语义标称的许多自然、社会声音现象,也是气象万千的,你若能聆听得比别人多得多,那就是感受和把握世界的能力强得多,可被看作“听觉灵光之人”,在从事艺术创作、欣赏和诸多以声音为媒介的文化活动中,“灵光”将会显现出强劲的能力,这是诠释声音现象的基础能力,是利用声音、创造声音艺术不可缺少的工具性能动本领,对丰富个人的心理表现,扩展心理空间、增强艺术、文化的多层次把握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其四,这种重要的生理听觉、心理听觉基础能力和诱显、引申出的基础效应可以视为自然人的宝贵素质,是至今尚未受到社会充分重视、人们普遍理解的文化建构基础条件,在音响文化的发展和各种声音运动现象的接触、利用中,如若盲目性严重,尤其是在婴儿和青年期造成听觉伤害恶果的,怕是难以弥补的。

说到这儿,我要再申述一下,为什么主张买好的音响系统,而不应像一般商品消费那样可以各档次的均拿来受用。

几千年来的各种声音艺术被公认为是变化无穷、优美感人的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卓越结晶。录音把它们记录-加工-创造出来,保持原汁原味和增润升华的都有,若是音响系统的质量欠佳,会使节目源的实际价值打折扣的。本来,民用音响系统就比专业录音系统差了一截儿,若不从中选优,还往低档次里滑行,那就损失太大了。“损失太大”不能只看到艺术效果差,还要意识到,粗糙的声音本身对听觉就是“未交学费的劣化培训”,时间长喽,生理听觉的习惯性、感受性和心理听觉的映现能力、灵敏程度,都将受到不良影响,正如前边举例议到的恶劣结果那样,有文化又有听音岗位,却因生理听觉、心理听觉的未被保护、培训好,得了个难以获得结业证书的结果(这是音响企业中的一张重要上岗证,是专家们集体签名,主管部门盖章认定的)。当然,有这种听音员工作的人仅占百姓的少数,却不能不想想,一个人若从音响系统重放的众多节目源中主要获得的是语义明确的知识,而对声音变化的丰富性、艺术运动的多姿多彩,缺乏敏感,那不就是“木、呆”了吗?听觉感受的贫乏可想而知。即使达不到这种可怜程度,也还会有“隐形遗憾”的。

下边的介绍或许对此说法有所佐证。

几十年来,人们用小收音机听调幅广播,待到音乐厅里聆听音乐时,一些人就觉得还不如广播里的同样音乐节目自然、舒服。这是为什么?原因之一是,调幅广播的带宽(发射的频率上限仅到八千至一万赫兹)比着音乐的泛音音域窄了许多(达到一万五千至二万赫兹的很多),所以,音乐节目的广播声音是高音损耗较多的;还有广播发射和收音机接收又加上了许多失真(或者通俗地讲,附加了许多原声音信息里没有的杂乱信息),这就更使节目音质等的劣化显著了。许多广播专业人员明了内中“失真、劣化”,一般听众却常把广播声音视为真实、自然的,听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生理听觉习惯,“听觉心理定势”,或者说,以为这就是好的,自己也是喜爱的。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请他听在专业条件下新录的小提琴曲和板胡领奏的民间乐曲,竟然说:“怎么不像在广播里听过的?”再问他喜欢哪种?他说:“我还是习惯在广播里听啊!”

如果你用劣质的音响系统来欣赏中外优质数字录音唱片,时间长了,会不会发生类似情形啊?就是不能尖锐到这种地步,也会影响到对优质艺术效果的评价能力、审判识别能力,这对想搞艺术或喜欢艺术、想过愉悦生活的青少年来说,值得认真思考对待。一些有见识的家长、师友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是值得特别称道、敬佩的。

我个人不讨厌流行音乐,也不反对青少年听一些。但是,我建议家长、师长和青少年把音乐节目的选听多样化,在这种比较性欣赏中,会自觉不自觉的发现,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严肃音乐是信息更为丰富,变化更为多样,音质更为自然、谐和的,还会随着文化积累和人生体验的渐近,体悟出更多的美学意趣和文化内涵,连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心理特质差异都能觉察出来,这和多听各种音乐、提高心理表征能力、心理空间的延宕能力、心理听觉思维的锤炼能力等是息息相关的。也正因为这样,我建议青年人不要一味地迷恋于流行音乐。从流行音乐的写作、演奏、录音等来说,多数的还是意识层次浅一些,信息变化的自然、舒服程度欠缺些,许多节目都特别强调直接情绪的灌输,把人体的多方面感性投入调动起来,而对听觉的刺激又多半强调得过分,不适于让生理听觉、心理听觉静静地步入无干扰的宁静之中,在这种状态中才更易于到声音世界遨游,达到“开窍”境界,让玄妙的音响呈现于心理空间里,实现所谓“全身心地投入”。我以为,若把这种经验总结、理论探讨和系统研究与艺术学、生理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充盈、发展相联系,会更拓宽对音响文化的认识,这对音响生产和音响消费将作出得力指导和推动,说它是社会成员素质教育、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基础工程也不为过吧?!

如果生产音响系统这种特殊文化商品的厂家和众多的音响文化消费者,能在上述这些基础课题的认识上、体验上有所“悟实、悟情、悟理”,就会带来诸多新变化,商品选择与聆听消费、生产设计、检验与营销推广都将充实进诸多新观念、新举措,连社会管理都会另眼看待音响文化,清理音响污染吧?!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