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基准芯片的性能分析及应用介绍
电压基准芯片是一类高性能模拟芯片,常用在各种数据采集系统中,实现高精度数据采集。几乎所有电压基准芯片都在为实现“高精度”而努力,但要在各种不同应用场合真正实现高精度,则需要了解电压基准的内部结构以及各项参数的涵义,并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应用技巧。
电压基准芯片的分类
根据内部基准电压产生结构不同,电压基准分为:带隙电压基准和稳压管电压基准两类。带隙电压基准结构是将一个正向偏置PN结和一个与VT(热电势)相关的电压串联,利用PN结的负温度系数与VT的正温度系数相抵消实现温度补偿。稳压管电压基准结构是将一个次表面击穿的稳压管和一个PN结串联,利用稳压管的正温度系数和PN结的负温度系数相抵消实现温度补偿。次表面击穿有利于降低噪声。稳压管电压基准的基准电压较高(约7V);而带隙电压基准的基准电压比较低,因此后者在要求低供电电压的情况下应用更为广泛。
根据外部应用结构不同,电压基准分为:串联型和并联型两类。应用时,串联型电压基准与三端稳压电源类似,基准电压与负载串联;并联型电压基准与稳压管类似,基准电压与负载并联。带隙电压基准和稳压管电压基准都可以应用到这两种结构中。串联型电压基准的优点在于,只要求输入电源提供芯片的静态电流,并在负载存在时提供负载电流;并联型电压基准则要求所设置的偏置电流大于芯片的静态电流与最大负载电流的总和,不适合低功耗应用。并联型电压基准的优点在于,采用电流偏置,能够满足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而且适合做悬浮式的电压基准。
电压基准芯片参数解析
安肯(北京)微电子即将推出的ICN25XX系列电压基准,是一系列高精度,低功耗的串联型电压基准,采用小尺寸的SOT23-3封装,提供1.25V、2.048V、2.5V、3.0V、3.3V、4.096V输出电压,并提供良好的温度漂移特性和噪声特性。
图1. 串联型电压基准芯片和并联型电压基准芯片示意图
表1列出了电压基准芯片与精度相关的各项参数。首先要考虑输出电压的初始精度。不同型号的电压基准芯片,初始精度可能从0.02%变化到1%。这就意味着它们能够达到不同的系统精度,0.02%能够适应12位的系统精度,1%只能够适应6位的系统精度。对于不能自行校准的系统,需要根据精度要求选择初始精度合适的芯片。多数系统设计者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校准调整初始精度误差,因此初始精度并不是限制电压基准芯片应用的主要因素。
表1.电压基准芯片的主要参数。
输出电压的温度漂移系数是衡量电压基准芯片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代表一个平均量,可以通过这个参数估算芯片输出电压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变化范围,这个参数不代表某一特定温度点的输出电压随温度变化的斜率。由温度漂移导致的精度误差很难通过系统校准的方法来减小。
ICN25XX系列电压基准芯片采用专利的补偿电路和修调电路实现了良好的温度漂移特性:在-40?C到125?C温度范围内,温度漂移系数小于10ppm/?C。图2为测试得到的典型温度漂移曲线。
图2. ICN2520 典型温度漂移曲线
电压基准芯片的输出电压会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而变化,通常是朝一个方向按指数特性变化,使用时间越长,变化越小,因此以公式1为单位表示电压基准芯片的长期稳定性,以反映输出电压变化量随使用时间指数衰减。长期稳定性是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很难通过出厂时的测试来保证。有些芯片会在出厂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老化测试以保证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定期对系统进行校准,可以避免长期稳定性带来的误差。对于无法定期校准的系统,就要选用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的电压基准芯片。采用金属壳封装的芯片,由于排除了封装应力的影响,因而一般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
噪声是衡量电压基准芯片的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通常在0.1Hz到10Hz和10Hz到10kHz两个频率范围内给出噪声参数,以便设计者估算电压基准在所关注的频率范围内的噪声。输出噪声通常与输出电压成比例,以ppm为单位。0.1Hz到10Hz的噪声主要是闪烁噪声,或称为公式2噪声,其噪声幅度与频率成反比,一般会给出这一频率范围内噪声的峰峰值(P-P)。不同半导体器件的闪烁噪声特性差别很大,例如MOSFET的闪烁噪声比较大,而双极型晶体管的闪烁噪声则要小得多,次表面击穿的稳压管闪烁噪声也很小,因此采用不同工艺设计的电压基准芯片,低频噪声特性差别会比较大。
图3. ICN2520电压基准芯片的噪声特性曲线
10Hz到10kHz频率范围以及高于这个频率范围的噪声主要是热噪声,在有效带宽内频率特性基本上是平坦的,通过给出的噪声有效值(rms)可以很容易估算出某一频率范围内的
- 选择最佳的电压基准源(11-29)
- 对电压参考进行滤波以获得低噪声性能(01-16)
- 可编程快速充电管理芯片MAX712/ MAX713及其应用(01-23)
- 改进型全桥移相ZVS-PWMDC/DC变换器(01-23)
- 负输出罗氏变换器实用性剖析(01-09)
- 通信电源设备对杂音电压的控制要求(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