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工程师制作:耳机放大器制作历程全解四

工程师制作:耳机放大器制作历程全解四

时间:11-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实践准备

  虽然在前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理论准备工作,但是也还要再准备好足够的实践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要学会辨别电子管管脚的顺序编号,因为只有知道了怎样辨识管脚,才能通过电子管手册的资料了解怎样在电路中具体怎样连接电子管。一般我们使用的小功率放大管大都有九个管脚用来连接外部电路与内部的各极,而且比其他大功率放大管形体要小,所以叫做小九脚管;而一般的整流电子管则是八个管脚。将小九脚管翻转过来使管脚朝上,可以看到九个管脚沿着圆形的边缘分布,每两个相邻管脚之间的总共九个间距不都是等长度的,其中有一个间距较宽,从这个较宽的间距沿着管脚开始顺时针数下去就依次是第一到第九脚。而辨认八脚管的管脚的方法与之非常相似:八脚管的一圈管脚中间有一个圆柱状的杆,杆上有一个凸起,这个凸起叫做“管键”,使管脚朝上,然后从管键的指向沿着管脚开始顺时针数下去就也依次是第一到第八脚;实际上八脚管往往实际上没有八个管脚,因为有些不用的空脚根本就没有安装上;有些八脚管的底部已经标明了管脚的编号,这样就更加一目了然了。管脚示意图和实物图如下:

  

  小九脚双三极管6N3的管脚顺序和结构示意图

  

  小九脚五级管6P14的管脚顺序和结构示意图

  

  小九脚管管脚实物图

  

  八脚管(双二极管5Z4P)管脚顺序和结构示意图

  

八脚管管脚实物图

  其次是电子管管脚对应各极的识别,下面分别参照上图对双二极管、双三极管和五极管进行说明。双二极管5Z4P的第二和第八脚是灯丝供电,因为此管属于旁热式,所以阴极和灯丝短接;由于短接于第八脚,所以第八脚应该接灯丝供电的地线,第二脚接灯丝供电的5V输出;第四和第六脚是屏极。双三极管6N3第五脚对应的是屏蔽片,其它八脚刚好对应左右对称的两个声道,以左边为例:第一脚是灯丝供电,第二脚是阴极,第三脚是栅极,第四脚是屏极。五极管6P14的第一、第六和第八脚实际上没有被使用,第四和第五脚组成灯丝供电,第三脚是阴极(内部已经与抑制栅极G3短接),第二脚是第一栅极G1,第九脚是帘栅极G2,第七脚是屏极。

  然后我们要学会如何通过电阻上的色环识别电阻的参数。虽说用万用表来精确测量电阻的阻值往往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在DIY的时候从一堆没有标识的电阻里一个个地测量来找出自己要的,实在是太缺乏效率了。大多数的电阻上面印着四条或者五条彩色的环,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处于两端的两条色环,如果有一条色环的宽度比其他色环的都要宽、或者是离与其相邻的色环的距离比其他相邻色环之间的距离更宽,那么就重新摆放电阻使这一条色环位于最右边,接下来就可以确定电阻色环的含义:最右边的这个色环代表阻值精度,跟精度色环相邻的色环代表乘数,余下的两条或者三条色环代表阻值基数。具体的颜色与数字的对应图如下:

  

  电阻色环含义示意图(此图相关权利完全属于原作者6DJ8,并致谢)

  

  1/4W、1%的10K电阻实物图(应先左右翻转再读)

  

  5W、5%的100欧电阻实 物图

  接下来是普通电解电容的极性识别(而薄膜电容比如前面的几种容量不到1uF的则是无极性的)。电解电容在使用时必须将正极接高电位、负极接低电位,如果接错的话很可能会损坏。识别的方法是电容外壳上会有一道颜色与外壳底色不同的不太宽的竖立条纹,而紧邻着竖条的引脚就是负极。在原理图里,电解电容的正极是一个空心的扁矩形,旁边可能会有标识“+”,负极则是一条实心的细线。

  还要弄清音量电位器的连接方式。将电位器平放,使得其引脚朝上、调节柄水平地朝向自己,可以看到引脚呈两排水平排列,每一排引脚代表一个声道。每排是四个引脚的话,那么沿着从右向左的顺序分别是地线、输出、输入和等响度控制;是三个引脚的话,那么就没有等响度控制。实际上我们所要用到的也只有地线、输出、输入。

  还有耳机输出插座的三个焊片的含义。找出一个耳机插头,将插头水平向左,那么从左到右依次是左声道、右声道和地线。插座自然与插座相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插入插头时,插座上会有两个或三个触片被顶起的话,那么我们在接入插座时要把信号线焊接到触片顶起后仍然与插头保持接通的那些引脚。

  最后让我们来确认已经学会或知道下面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焊接方法;电路原理图识别;万用表基本使用;信号输入插座的里面是信号线,外面是地线;三线供电插座上面是接地,下左是零线(地线),下右是火线(相线);保险丝和电源开关都应该接在火线上;当然还有更多的基本知识。如果有不清楚的,请大家参看相关介绍或者请教有经验的朋友。

  相信看到这里,朋友们已经和笔者一样开始手痒了。好了,就让我们——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