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大功率LED灯驱动电源的技术方案和功能模组

大功率LED灯驱动电源的技术方案和功能模组

时间:04-1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大功率LED灯驱动电源的技术方案和功能模组


大功率发光二极体用於一般照明是本世纪的新课题,其节能、安全、长寿命的综合优势将引发下一轮照明产业的革命。但是,大功率发光二极体是低电压单向导电器件,正常工作时的正向压降3-4伏。要用於一般照明必须解决电源变换的问题。

用原始电源给发光二极体供电有4种情况:低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过渡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高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市电驱动发光二极体。不同的情况在电源变换器的技术实现上有不同的方案。下面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这几种情况下的电源驱动方法及其应用产品。

一、低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

低电压驱动就是指用低於发光二极体正向导通压降的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如一节普通乾电池或者一节镍铬/镍氢电池,其供电电压在0.8-1.65V之间。

低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需要把电压升高到足以使发光二极体导通的电压值。对於发光二极体这样的低功耗照明器件这是一种常见的使用情况,如发光二极体手电筒,发光二极体应急灯,节能台灯等。

低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主要是解决升压的问题,由於受电池容量的限制,一般功率不大,但要求有最低的成本和比较高的变换效率,考虑有可能配合一节5号电池工作,还要求有最小的体积。其最佳技术方案是泵式升压变换器。

LED-1W1P是一种采用泵式升压方案的脉冲输出LED驱动模组,具有最简洁的电路结构,最低的生产成本,最小的体积,最高的变换效率,外加一个10K的电位器就可以方便的0—100%连续脉宽调光。正常工作电压0.8-1.8V,起动电压0.6伏,完全熄灭电压低於0.35伏。最大输出功率1瓦。可以用来驱动一个350mA的1瓦大功率发光管或者并联驱动18个20mA的小功率发光管。本模组非精密控制器件,电池电压降低输出功率会减小。

模组有5个引出脚,电源正极,电源负极,输出脚,还有两个调光控制脚,发光二极体正极接输出脚,负极接电源负极,控制极之间接一个10K电位器用於调光。如果不需要调光,把两个控制脚直接相连即可。模组为圆形结构。体积为:Φ14.5×13mm。

本类型模组不得空载通电,否则可能损坏。

LED-3W6D是一种泵式升压直流输出的LED驱动模组,输入电压6V,最大输出电压12V,输出功率4瓦,输出电流350mA,可以驱动1至3个1瓦的大功率发光二极体。模组有5个引脚,电源正,电源负,输出正,输出负,控制脚。模组体积30×18×16mm。

该模组功能较强,输出带限流限压功能,输入有低电压截止功能,以保护蓄电池不会过放电。控制端可以接受外部的光控、遥控信号实现受控开关机。

二、过渡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

过渡电压驱动是指给发光二极体供电的电源电压值在发光二极体管压降附近变动,这个电压有时可能略高於发光二极体管压降,有时可能略低於发光二极体管压降。如一节锂电池或者两节串联的铅酸电池,满电时电压在4伏以上,电快用完时电压在3伏以下。典型应用如发光二极体矿灯,发光二极体应急灯。

过渡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的电源变换电路既要解决升压问题,还要解决降压问题,为了配合一节锂电池工作,也需要有尽可能小的体积和尽量低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功率也不大,其最高性价比的电路结构是反极性泵式变换器。

LED-1W3P是一种脉冲输出型泵式反极型变换模组。电路结构简洁,生产成本低,体积小,输出效率低於上述升压型变换器,外加一个10 K的电位器可以方便的0—100%连续脉宽调光。正常工作电压2.5-4.6V,最大输出功率1瓦。起动电压0.7伏,完全熄灭电压低於0.35伏。可以用来驱动一个350mA的1瓦大功率发光管或者并联驱动18个20mA的小功率发光管。电源电压降低输出功率减小。

模组有5个引出脚,电源正极,电源负极,输出,两个调光控制脚,发光二极体正极接输出脚,负极接电源正极,控制脚之间接10 K电位器调光。如果不需要调光,把两个控制脚直接相连即可。模组为圆形结构。体积为:Φ14.5×13mm。

如果外加一个电解电容,电容正极接输出端,负极接电源正极,发光二极体正极接输出端,负极接电源负极,两个控制脚需直接相连,即成为一个直流升压电路,模组的最大输出功率将增加到3瓦,能驱动一个3瓦的大功率发光管或者并联驱动三个1瓦的大功率发光管,但不能调光。

本类型模组也不得空载通电,否则可能损坏。

三、高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

高电压驱动是指给发光二极体供电的电源电压值始终高於发光二极体管压降。如6伏、12伏、24伏蓄电池。典型应用如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庭院灯,机动车的灯光系统等。

高电压驱动发光二极体要解决降压问题,由於高电压驱动一般是由普通蓄电池供电,不一定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