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LTE时代的分组承载网
LTE的承载需求
LTE最主要的特点是改进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使其能够提供更大的上下行速率: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LTE的无线接入网命名为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核心网则为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PC)。网络结构变化如图1所示。
由于组网模型和主要技术特征发生了改变,对于承载网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LTE时代的承载网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网络结构
在3GPPR4中,核心网延续传统树形结构,任一网元发生故障,其所管理的RNC即无法正常工作。后期引入POOLArea概念,每个eNB均可受控于所有POOL中MSC节点,实现资源共享。那么对于承载网来说由于在网络架构中取消RNC,LTE网络结构扁平化和IP化,对核心层网络有影响,汇聚接入层结构变化不大。
◆ 接口连接
S1-Flex和X2均是基于IP寻址,多点之间连接需引入L2 VPN或L3 VPN技术。
S1-Flex要求实现负载分担和冗余保护,提供可靠灵活的网络对接保护方案。X2接口应用在基站和基站之间,需要在接入层形成MESH的网络。
在LTE时代,由于基站(eNB)多归属SGW,S1-flex的切换,把无线业务控制的要求下放到承载网,就要求承载网必须支持L3功能。同时由于X2接口的流量仅仅占到基站3%以内的流量,同时数量庞大数以千记,在相邻的基站中绝大部分没有直连的物理路由,所以X2业务可以到带业务接入控制功能的承载网设备迂回。
◆ 时延指标
为了使用户获得“AlwaysOnline”的体验,LTE时延具体要求如下。
其一,用户业务单向传输时延(UE→eNB)小于5ms(同时也受E-UTRAN传输带宽影响)。
其二,控制平面激活时延小于100ms(用于基站间X2接口和高速移动中UE的切换)。
◆ 网络同步
LTE对于同步的精度要求较高,为4us/1us,只有GPS和1588v2能满足LTE同步需求。
同时LTE由于受频点影响,在覆盖能力上小于2G/3G,意味着将来需要更多的基站来补充覆盖;地面同步相比GPS,全网采用1588v2技术可以使投资更低,并可作为GPS失效时的同步保护方案。所以未来的承载网必须具备良好的地面同步信息传送能力。
烽火通信推出两大LTE承载方案
在LTE时代,烽火通信推出了下列两种解决方案供用户选择使用。
◆ PTN解决方案
PTN技术已经成熟起来,并且有了较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在面向LTE的承载网的建设中,PTN设备以其全IP的交换核心、良好的QoS功能、强大的OAM能力、精准的时间同步方案完全契合LTE的承载网需要。现网部署的PTN网络可以朝下述方面进行升级以适应LTE承载网的需求。
一是核心层部署40GE。大带宽的需要导致现有的GE接入速率在LTE时代必然不能满足需求。接入层速率升级到10GE以后,在PTN网络的核心汇聚层,40GE的速率是比较合适的选择。目前烽火通信的PTN解决方案全面支持40GE速率,为LTE承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三层扩展能力。目前现网部署的PTN网络还是主要以静态二层为主,在LTE时代,PTN的核心汇聚设备需要进行三层业务处理。烽火通信PTN设备支持平滑升级三层能力,已经在多次测试中完美体现。
通过对现网PTN的上述能力的升级,在LTE承载时代,现有的PTN网络完全可以满足应用的需要。
◆ IP RAN解决方案
在目前还未部署PTN网络的地区,可以考虑建设IP RAN网络。IP RAN技术以路由架构为基础,添加了电信级网络要求的包括强大OAM能力、多重保护方案、时间同步等功能。对数据业务能够进行三层处理。
烽火从2007年起致力于分组传送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已形成IP RAN、PTN两大完整的产品系列,并继续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打造低成本、强功能、高稳定的精品化分组产品。面向ALL IP时代,烽火通信推出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新一代多业务传送平台—CiTRANSR800IP RAN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全面支持端到端三层解决方案。
烽火通信IP RAN解决方案具备下列特色。
● 系列化的产品,覆盖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全系列产品给客户提供完整的分组传送网络解决方案,烽火IP RAN产品系列齐全,支持端到端L3组网,满足全网三层应用要求。支持多种应用场景和节点需要,可有效降低成本和管理难度。
● 结构紧凑,槽位丰富,插卡灵活,更省空间
烽火分组传送产品槽位丰富,配置灵活,可以满足各类
- 12位串行A/D转换器MAX187的应用(10-06)
- AGC中频放大器设计(下)(10-07)
- 低功耗、3V工作电压、精度0.05% 的A/D变换器(10-09)
- PIC16C5X单片机睡眠状态的键唤醒方法(11-16)
- 用简化方法对高可用性系统中的电源进行数字化管理(10-02)
- 利用GM6801实现智能快速充电器设计(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