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简化设计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将在满足性能指标的条件下,线路尽可能简单,系统设计充分借鉴2G直放站设计经验,采用可靠性高的、模块化的标准射频模块,提高系统的集成度,监控盘直接借用2G直放站监控盘,根据3G通信协议重新设计监控程序,电源采用公司成熟的模块化电源解决方案,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模块和元器件选择和控制
优先选用公司元器件大纲中的器件,优先选用经过认证的合格供应商提供的器件,尽可能减少元器件的品种、规格,严格控制选用非标准规格的元器件;
需要外购的部分射频模块一方面严格对供货商进行准入认证,另一方面要对入库的外购模块进行严格的性能检验,以保证外购模块的质量。外购的模块和元器件在装机前将100%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ESS),以保证元器件在装机前已消除了早期的性能缺陷。
3.热设计考虑
直放站结构设计时均对产品进行热分析和预计,对产品内部最高温升进行设计控制,采用大功率散热器,并预留足够的余量,同时对发热量较大的功率放大器模块安装时底部覆涂导热硅脂,保证功放表面温升不大于25℃。
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完成后,针对电子设备热产生机理与传播方式,对电子设备的热场分布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合理的热设计方法保证电子设备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通过CAE辅助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解释三方面对直放站产品进行热效应分析,优化整机设备关键器件、部件的参数位置;并对电子系统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冷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仿真方案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环境温升试验对设备结构设计方案作最终考评,以保证直放站设备的热设计可靠性。
4.降额设计
降低元器件在电路中所承受的应力(一般主要指温度应力及电应力)可以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元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要求大于整机的工作温度范围,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耐压值应大于额定工作电压的2倍,电源模块实际功耗不超过额定功率的70%。
5.通信可靠性
由于整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所以就涉及到各个模块和主监控模块的通信问题,为了保证了该通信的稳定性,我们采用了RS485总线式通信方式,该方式采用高压差的差分数字信号的总线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我们每个模块内部都统一采用负压保护、过流保护等抗线上干扰设计,从而保证内部模块通信的稳定性。
6.FMEA分析
FMEA是进行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手段,由于直放站整机采用成熟的模块化设计技术,根据2G直放站的设计经验,功放模块的故障或失效对整机的功能影响较大,当功放模块失效或发生参数飘移时,对整机造成的影响是整机无输出或者输出功率失控,严重时导致网络瘫痪,因此将功放模块确定为整机的关键件,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加以重点控制,功放模块在装机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同时严格控制功放模块在使用过程中的表面温升不超过25℃。
7.耐环境防护设计
直放站整机的结构设计将充分考虑振动和冲击的影响,监控盘中 高度过高的元器件采用机械固定或胶固定等专门的紧固措施,箱体内所有的走线分类捆扎牢固,长度过长的铜管线采取专门措施固定,以防在振动环境中出故障,产品在转产前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振动和冲击试验。
通过选取较宽工作温度范围的模块和元器件,保证产品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高低温和湿热试验要求,在产品的例行试验中必须进行高低温和湿热试验。
8.静电防护及EMC设计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监控盘和射频模块优先选用抗静电放电能力高(即损伤阀值高)的元器件。监控盘所有引出的IO管脚均设有静电防护电路等保护装置。
整机电源模块设计有过流保护、电压保护、短路保护电路,在非正常情况下可立即切断电源。
对电磁兼容设计的考虑思路为:模块化设计,逐级细化,从供电模块入手,首要保证供电模块的电磁兼容指标,多级滤波,确保从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范围的合理性。在各有源模块中,对电源设计部分,采用大功率且耐压值高的电容及电感,对输入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确保在存在浪涌、电源纹波等情况下,系统射频指标的可靠性。
直放站在设计中,需要对电源及内部各模块供电电路进行滤波处理,依据3GPP TS25.113《Base Station (BS) and repeat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的要求,设备需通过电磁兼容试验,包括传导骚扰、辐射杂散(适用于无线及光远端)、辐射连续骚扰(适用于光近端)、谐波电流、电压波动和闪烁、静电放电抗扰度、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抗扰度、传导抗扰、电压暂降和短时
可靠性设计 相关文章:
- 星载开关电源可靠性设计(05-24)
- 12位串行A/D转换器MAX187的应用(10-06)
- AGC中频放大器设计(下)(10-07)
- 低功耗、3V工作电压、精度0.05% 的A/D变换器(10-09)
- PIC16C5X单片机睡眠状态的键唤醒方法(11-16)
- 用简化方法对高可用性系统中的电源进行数字化管理(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