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通信标准应着眼全球 5G尚处于愿景阶段

通信标准应着眼全球 5G尚处于愿景阶段

时间:12-1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作为电信设备市场的百年老店,爱立信对于通信技术以及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总能够准确把握。

  而作为这家百年老店的技术“大拿”,爱立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艾华信(Ulf Ewaldsson)对于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此,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五届爱立信商业创新论坛(EBIF)上,艾华信进行了分享。

  破解异构网络瓶颈:载波聚合+小基站

  毫无疑问,电信设备企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都必须要围绕运营商需求来有针对性的部署。而随着运营商业务重心的转移,设备厂家也必须要时刻贴近运营商最新的需求。

  当前,运营商已经从以语音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到以移动数据流量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在艾华信看来,运营商这种转变首先要具有前瞻性的投资,通过投资到高性能网络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网络投资要有绩效指标衡量网络性能,主要是围绕最终用户获得的体验制定;此外,运营商也在重新界定用户,通过创新市场营销、结合创新产品服务来让其用户愿意为更好质量的业务和服务来付费,从而带动运营商利润进一步增长。

  目前移动宽带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行业,其中的难点就是网络容量和网络覆盖。艾华信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异构化的网络来满足用户的最新需求。为此,爱立信推出了小基站产品爱立信点系统来完成小基站的演变创新。

  对于当前移动网络分层异构趋势所带来的挑战,艾华信指出,“首先,现在的频谱资源正在耗尽,需要把不同的频谱合并在一起做载波聚合,能够最大化利用频谱资源;其次,当前基站之间的距离主要还是针对语音去优化的,而在以移动数据业务为主的今天就必须要实现基站的密度化,加大力度来解决异构网络带来的挑战。”

  例如购物中心、办公场所这样的室内覆盖也是一个巨大挑战。艾华信表示,为了避免网络信号之间的干扰,我们要在已有的频谱之内能够建更多的点系统或小基站,充分利用已有的频段,我们推出点系统主要就是要解决在室内覆盖方面的问题。

  谈及点系统未来是否会支持TD-LTE,艾华信回应称,技术上并没有很大障碍,将来会不会有点系统的TD-LTE版本还是要看市场需求,但TD-LTE发展的势头非常好,中国的TD-LTE也在顺利的推进,所以将来有可能推出点系统的TD-LTE版本。

  5G还处于愿景阶段

  而对于LTE之后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业界已经开始着眼于5G技术的研发。爱立信认为,网络社会的发展将带来移动数据流量的激增,预计在未来十年中数据流量将增加1000倍;与此同时,互联设备将呈现巨量增长,物联网和其他新型创新应用的出现将催生数百亿个互联设备出现,到2020年将有500亿设备连接,并产生前所未有的多样性要求和与无线连接性相关的应用场景。

  上述这些趋势使得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环境和需求的5G研究项目应运而生,5G时代移动数据量将有1000倍的增长,用户数据速率将达到今天100倍,同一时刻的设备互联的数量可达现在的100倍,而且所有这些都是以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完成。

  但在艾华信看来,5G今天也仅仅是一个愿景而已,5G的商业部署有可能最早也要到2020年开始。他进一步指出,“4G网络的初衷并不是要去适应今天所说的网络社会,而是适应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型终端设备的高速接入要求。”

  “而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有一个愿景,但是5G现在还是处在一个愿景考虑的阶段。”艾华信表示,爱立信不会把5G看作是现在就能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因为4G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

  标准应着眼全球 避免孤岛效应

  除了对于运营商网络本身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外,艾华信还特别强调了通信技术标准统一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通信标准都应着眼于全球市场的发展,尽量避免出现技术孤岛。

  例如在日本,尽管日本在亚太区较早进入了4G商用,但在2G时代日本使用其自有的通信标准PHS,导致日本移动通信业与全球都不太兼容,这直接加重了日本的“孤岛效应”,并直接造成日本电信设备业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全球标准而在3G时代衰落。时至今日,GSM手机仍然不能在日本进行漫游。

  对此,艾华信表示,“电信行业从发展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电信业的基础价值之一就是把世界各个地方之间能沟通、联系起来。包括对LTE FDD和TD-LTE我们也是希望有全球化的标准;反之,如果有太多的个别市场提出独特的标准,会妨碍整个行业的全球性的本质,而且会带来一些既不兼容也缺乏竞争力的标准。”

此外,艾华信还特别指出,如果在一个国家的市场内部,本土的供应商和本土运营商走得太近,造成了所有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