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光与红外的夜视技术
时间:10-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3.2 第二代红外热像技术
最近,正在大力发展不用光机扫描而用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器件成像的热像仪。由于去掉了光机扫描,这种用大规模焦平面成像的传感器被称为凝视传感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在俯仰方向可有数百元以上的探测器阵列,可得到更大张角的视场,还可采用特殊的扫描机构,用比通用热像仪慢得多的扫描速度完成360。全方位扫描以保持高灵敏度。这类器件主要包括InSb IRFPA、HgCdTeIRFPA、SBDFPA、非制冷IRFPA和多量子阱IRFPA等。此类热像仪被称为第二代热像仪。
3.3 第三代红外热像技术
第三代红外热像技术采用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单元数已达到320x240元或更高(即105-106),其性能提高了近3个数量级。目前,3μm-5μm焦平面探测器的单元灵敏度又比8μm-14μm探测器高2~3倍左右。因而,基于320x240元的中波与长波热像仪的总体性能指标相差不大,所以3μm- 5μm焦平面探测器在第三代焦平面热成像技术中格外的重要。从长远看,高量子效率、高灵敏度、覆盖中波和长波的HgCdTe焦平面探测器仍是焦平面器件发展的首选。
3.4 红外技术的发展趋势
红外技术的发展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为标志,可以从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来推断其发展趋势。
(1)红外焦平面器件发展到高密度、快响应、元数达到106—10。元以上的大规模集成器件,由二维向三维多层次结构发展,在应用上就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热像仪,极大地缩小整机体积,增强功能。
(2)双色、多色红外器件的发展使整机可同时实现不同波长的多光谱成像探测,成倍扩大系统信息量,成为目标识别和光电对抗的有效手段。
(3)探测器在焦平面上实现神经网络功能,按程序进行逻辑处理,使红外整机实现智能化。
(4)提高探测器工作温度,高性能室温红外探测器和焦平面器件是发展重点之一,不需要制冷器,将会使整机更精巧、更可靠,从而实现全固体化。
(5)提高成品率,降低价格。
4 夜视技术的未来发展
4.1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徽光成像技术的比较
由于工作原理不同,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微光成像技术各有利弊。
(1)红外热成像系统不象微光夜视仪那样借助夜光,而是靠目标与背景的辐射产生景物图像,因此红外热成像系统能24小时全天候工作。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红外热成像系统具有完整的软件系统以实现图像处理、图像运算等功能,图像质量大大改善。
(3)红外辐射比微光的光辐射具有更强的穿透雾、霾、雨、雪的能力,因而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更远。
(4)红外热成像能透过伪装,探测出隐蔽的热目标,甚至能识别出刚离去的飞机和坦克等所留下的热迹轮廓。
(5)微光夜视仪图像清晰、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使用和维修方便、不易被电子侦察和干扰,所以应用范围广。
(6)微光夜视仪的响应速度快,利用光电阴极像管可实现高速摄影。
(7)一般微光成像面为连续靶面,期间的分辨率很高,目前最高达到90lp/ⅡHn。相当于l 600以上的电视行。
(8)微光夜视频谱响应向短波范围扩展的潜力大,包括高能离子、x射线、紫外线、蓝绿光景物的探测成像基本上都是基于外光电转换、增强、处理、显示等微光成像技术原理口。
从学科和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红外技术有一定优势。可见光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而任何物体都是红外源,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所以红外技术的应用将无处不在。目前,在近距离夜视方面,由于微光夜视仪价格低廉,图像质量也较好,仍然占据主要地位。随着红外器件价格的降低,红外热像仪必将大有作为。而在远距离夜视方面,红外热像仪的作用更为突出。
4.2 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融合
在微光与红外技术各自不断进展的时期,考虑到二者的互补性,在不增加现有技术难度的基础上,如何将微光图像与红外图像融合以获取更好的观察效果,成为当前夜视技术发展的热点研究之一。
微光图像的对比度差,灰度级有限,瞬间动态范围差,高增益时有闪烁,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反射,与目标场景的热对比无关。而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差,动态范围大,但其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辐射,而对场景的亮度变化不敏感。二者均存在不足之处。随着微光与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综合和发掘微光与红外图像的特征信息,使其融合成更全面的图像已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夜视图像融合能增强场景理解、突出目标,有利于在隐藏、伪装和迷惑的军用背景下更快更精确地探测目标。将融合图像显示成适合人眼观察的自然形式,可明显改善人眼的识别性能,减小操作者的疲劳感。
最近,正在大力发展不用光机扫描而用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器件成像的热像仪。由于去掉了光机扫描,这种用大规模焦平面成像的传感器被称为凝视传感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在俯仰方向可有数百元以上的探测器阵列,可得到更大张角的视场,还可采用特殊的扫描机构,用比通用热像仪慢得多的扫描速度完成360。全方位扫描以保持高灵敏度。这类器件主要包括InSb IRFPA、HgCdTeIRFPA、SBDFPA、非制冷IRFPA和多量子阱IRFPA等。此类热像仪被称为第二代热像仪。
3.3 第三代红外热像技术
第三代红外热像技术采用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单元数已达到320x240元或更高(即105-106),其性能提高了近3个数量级。目前,3μm-5μm焦平面探测器的单元灵敏度又比8μm-14μm探测器高2~3倍左右。因而,基于320x240元的中波与长波热像仪的总体性能指标相差不大,所以3μm- 5μm焦平面探测器在第三代焦平面热成像技术中格外的重要。从长远看,高量子效率、高灵敏度、覆盖中波和长波的HgCdTe焦平面探测器仍是焦平面器件发展的首选。
3.4 红外技术的发展趋势
红外技术的发展以红外探测器的发展为标志,可以从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来推断其发展趋势。
(1)红外焦平面器件发展到高密度、快响应、元数达到106—10。元以上的大规模集成器件,由二维向三维多层次结构发展,在应用上就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热像仪,极大地缩小整机体积,增强功能。
(2)双色、多色红外器件的发展使整机可同时实现不同波长的多光谱成像探测,成倍扩大系统信息量,成为目标识别和光电对抗的有效手段。
(3)探测器在焦平面上实现神经网络功能,按程序进行逻辑处理,使红外整机实现智能化。
(4)提高探测器工作温度,高性能室温红外探测器和焦平面器件是发展重点之一,不需要制冷器,将会使整机更精巧、更可靠,从而实现全固体化。
(5)提高成品率,降低价格。
4 夜视技术的未来发展
4.1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徽光成像技术的比较
由于工作原理不同,红外热成像技术与微光成像技术各有利弊。
(1)红外热成像系统不象微光夜视仪那样借助夜光,而是靠目标与背景的辐射产生景物图像,因此红外热成像系统能24小时全天候工作。
(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红外热成像系统具有完整的软件系统以实现图像处理、图像运算等功能,图像质量大大改善。
(3)红外辐射比微光的光辐射具有更强的穿透雾、霾、雨、雪的能力,因而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更远。
(4)红外热成像能透过伪装,探测出隐蔽的热目标,甚至能识别出刚离去的飞机和坦克等所留下的热迹轮廓。
(5)微光夜视仪图像清晰、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使用和维修方便、不易被电子侦察和干扰,所以应用范围广。
(6)微光夜视仪的响应速度快,利用光电阴极像管可实现高速摄影。
(7)一般微光成像面为连续靶面,期间的分辨率很高,目前最高达到90lp/ⅡHn。相当于l 600以上的电视行。
(8)微光夜视频谱响应向短波范围扩展的潜力大,包括高能离子、x射线、紫外线、蓝绿光景物的探测成像基本上都是基于外光电转换、增强、处理、显示等微光成像技术原理口。
从学科和技术发展的角度看,红外技术有一定优势。可见光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而任何物体都是红外源,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所以红外技术的应用将无处不在。目前,在近距离夜视方面,由于微光夜视仪价格低廉,图像质量也较好,仍然占据主要地位。随着红外器件价格的降低,红外热像仪必将大有作为。而在远距离夜视方面,红外热像仪的作用更为突出。
4.2 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的融合
在微光与红外技术各自不断进展的时期,考虑到二者的互补性,在不增加现有技术难度的基础上,如何将微光图像与红外图像融合以获取更好的观察效果,成为当前夜视技术发展的热点研究之一。
微光图像的对比度差,灰度级有限,瞬间动态范围差,高增益时有闪烁,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反射,与目标场景的热对比无关。而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差,动态范围大,但其只敏感于目标场景的辐射,而对场景的亮度变化不敏感。二者均存在不足之处。随着微光与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综合和发掘微光与红外图像的特征信息,使其融合成更全面的图像已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夜视图像融合能增强场景理解、突出目标,有利于在隐藏、伪装和迷惑的军用背景下更快更精确地探测目标。将融合图像显示成适合人眼观察的自然形式,可明显改善人眼的识别性能,减小操作者的疲劳感。
红外 电子 电阻 电压 电流 半导体 开关电源 二极管 传感器 神经网络 相关文章:
- 一种新型防伪读码器的设计(01-01)
- 新型锁相环芯片全面提升红外无线麦克风产品性能(05-04)
- 2009视频监控:网络化及其推动的几大趋势(06-03)
- 红外摄像机夜视监控系统的四项问题(06-16)
- lns构架智能小区安防及关键技术应用研究(06-09)
- 英国试图利用路灯建城市监控无线网络(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