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速存储器的研究与进展
时间:06-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3 “与非”结构的闪速存储器
自从80年代末期“与非”(NAND)闪速存储器问世以来,由于其密度高、性能优良,其应用已扩展到一些大容量的存储领域。对于大容量应用,单存储位的价格是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出现了多重单元(multilevelcell)闪速存储器(即在不增大物理单元数的前提下存储密度提高2~3倍),以降低价格,但同时牺牲了读出和编程性能。
“与非”闪速存储器在编程和擦除操作中都利用FN隧道效应,以减少功耗,并允许以页为基础的编程操作,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另一个优点是工艺简单,并且由于源漏结构简单,单元可以做得很小,多重单元概念与“与非”闪速存储器结合是解决大容量存储的理想选择。
在“与非”闪速存储器中,多个串联的单元构成了一个“与非”串(NANDstring),而这些位串分享一个公共的阵列地线(AGL),如图2所示。当对一个选择的单元存取数据时,在同一位串中未选择的单元必须作为旁路晶体管,但这些未选择的单元的编程态会影响该位串的电流,位串电流的变化会引起单元Vth漂移。阵列地的扰动是使单元Vth漂移的另一个因素。这是因为在AGL线中存在电阻,在读出和编程操作时,源电压会升高,所以应尽量增加用铝做AGL的数量。
一个64Mb的“与非”闪速存储器如图3所示。表5给出了64Mb闪速存储器的性能。
表5 64Mb“与非”闪速存储器的主要性能
-------------------------------------------------------------------------
工 艺 0.4,p型衬底CMOS,三阱,双层多晶,单层铝
有效单元面积 1.1um2
芯片面积 7.21×16.60=120mm2
IPO厚度 17nm
隧道氧化层厚度 9nm
栅氧 40nm(高压),11nm(低压)
电源电压 3.3V
结构 (8M+256k)×8
页大小 (512+16)字节
擦除字组大小 (16k+256)字节
页编程时间 90us/页
字组擦除时间 2ms/字组
-------------------------------------------------------------------------
4 闪速存储器中的误差校正(ECC)技术
在闪速存储器中,用浮栅上电荷的多少来代表逻辑“0”和逻辑“1”。在擦除和编程过程中,由于隧道氧化层中存在高能电子的注入和发射,会带来缺陷和陷阱的产生。存储在浮栅上的电子会通过隧道氧化层的缺陷和陷阱泄漏。在读出时,由于VCC加到控制栅,浮栅慢慢地收集电子。电子的泄漏和收集引起了存储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减少或增大,并且可能引起随机位失效。
闪速存储器系统必须保证即使在经过105~106次擦写后存储的数据仍然能保持10年。通常用误差校正技术来提高闪速存储器的可靠性。在ATA卡中,采用闪速控制器,包括ATA接口来处理闪速芯片的读写,如图4所示。
近年来,不带控制器的单闪速芯片的应用市场,如私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PDAs)、IC卡和数字摄象机等正在扩大,所以需要直接和CPU相连的闪速存储器。尽管带ECC的闪速存储器芯片与不带ECC的闪速存储器芯片相比,芯片面积增大10%,但其价格却低。
在闪速存储器中,擦除操作以字组为单位进行,所以除了位出错率外(一般要求出错率低于10-15),还引入字组出错率,即在一个字组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对于8kb,字组出错率要求小于10-10。
图6给出了并行ECC、串行ECC、压缩ECC的芯片面积增加率、功耗和随机存取时间的对比。在估算单元面积和功耗时,假定I/O数据长度是8位,存储阵列灵敏度放大器占70%的芯片面积。芯片中ECC的数目为8,由10个校验位而带来的存储单元、灵敏度放大器芯片面积的增加量为1.4%。假定在没有ECC时,随机存取时间为10us,对于一般平行处理ECC,10个200输入端异或校正产生器和512个10输入逻辑错误校正电路同时工作,在10ns的门延迟内校正错误码,这样增加的芯片面积为43%,峰值电流为600mA;对于一般串行处理ECC,8个522位寄存器在串行读时都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平均电流增大到50mA;虽然存储时间增加1.5倍,但增加的芯片面积仅为串行ECC的2/17,而且功耗电流压缩到11mA。
图7给出了累计字组出错率与擦写周期的关系。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带ECC和不带ECC电路的字组出错率。如果字组的大小为8kb(包括128个ECC字)。在没有ECC时,当字组中出现错误时,该字组被认为是一个失效字组;当有ECC时,直到该字组的一个ECC字出现两个错误时,该字组才被认为是出错的。所以,经过100万次擦写后,累计字组出错率提高6个数量级。
自从80年代末期“与非”(NAND)闪速存储器问世以来,由于其密度高、性能优良,其应用已扩展到一些大容量的存储领域。对于大容量应用,单存储位的价格是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出现了多重单元(multilevelcell)闪速存储器(即在不增大物理单元数的前提下存储密度提高2~3倍),以降低价格,但同时牺牲了读出和编程性能。
“与非”闪速存储器在编程和擦除操作中都利用FN隧道效应,以减少功耗,并允许以页为基础的编程操作,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另一个优点是工艺简单,并且由于源漏结构简单,单元可以做得很小,多重单元概念与“与非”闪速存储器结合是解决大容量存储的理想选择。
在“与非”闪速存储器中,多个串联的单元构成了一个“与非”串(NANDstring),而这些位串分享一个公共的阵列地线(AGL),如图2所示。当对一个选择的单元存取数据时,在同一位串中未选择的单元必须作为旁路晶体管,但这些未选择的单元的编程态会影响该位串的电流,位串电流的变化会引起单元Vth漂移。阵列地的扰动是使单元Vth漂移的另一个因素。这是因为在AGL线中存在电阻,在读出和编程操作时,源电压会升高,所以应尽量增加用铝做AGL的数量。
一个64Mb的“与非”闪速存储器如图3所示。表5给出了64Mb闪速存储器的性能。
表5 64Mb“与非”闪速存储器的主要性能
-------------------------------------------------------------------------
工 艺 0.4,p型衬底CMOS,三阱,双层多晶,单层铝
有效单元面积 1.1um2
芯片面积 7.21×16.60=120mm2
IPO厚度 17nm
隧道氧化层厚度 9nm
栅氧 40nm(高压),11nm(低压)
电源电压 3.3V
结构 (8M+256k)×8
页大小 (512+16)字节
擦除字组大小 (16k+256)字节
页编程时间 90us/页
字组擦除时间 2ms/字组
-------------------------------------------------------------------------
4 闪速存储器中的误差校正(ECC)技术
在闪速存储器中,用浮栅上电荷的多少来代表逻辑“0”和逻辑“1”。在擦除和编程过程中,由于隧道氧化层中存在高能电子的注入和发射,会带来缺陷和陷阱的产生。存储在浮栅上的电子会通过隧道氧化层的缺陷和陷阱泄漏。在读出时,由于VCC加到控制栅,浮栅慢慢地收集电子。电子的泄漏和收集引起了存储晶体管阈值电压的减少或增大,并且可能引起随机位失效。
闪速存储器系统必须保证即使在经过105~106次擦写后存储的数据仍然能保持10年。通常用误差校正技术来提高闪速存储器的可靠性。在ATA卡中,采用闪速控制器,包括ATA接口来处理闪速芯片的读写,如图4所示。
近年来,不带控制器的单闪速芯片的应用市场,如私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PDAs)、IC卡和数字摄象机等正在扩大,所以需要直接和CPU相连的闪速存储器。尽管带ECC的闪速存储器芯片与不带ECC的闪速存储器芯片相比,芯片面积增大10%,但其价格却低。
在闪速存储器中,擦除操作以字组为单位进行,所以除了位出错率外(一般要求出错率低于10-15),还引入字组出错率,即在一个字组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对于8kb,字组出错率要求小于10-10。
图6给出了并行ECC、串行ECC、压缩ECC的芯片面积增加率、功耗和随机存取时间的对比。在估算单元面积和功耗时,假定I/O数据长度是8位,存储阵列灵敏度放大器占70%的芯片面积。芯片中ECC的数目为8,由10个校验位而带来的存储单元、灵敏度放大器芯片面积的增加量为1.4%。假定在没有ECC时,随机存取时间为10us,对于一般平行处理ECC,10个200输入端异或校正产生器和512个10输入逻辑错误校正电路同时工作,在10ns的门延迟内校正错误码,这样增加的芯片面积为43%,峰值电流为600mA;对于一般串行处理ECC,8个522位寄存器在串行读时都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平均电流增大到50mA;虽然存储时间增加1.5倍,但增加的芯片面积仅为串行ECC的2/17,而且功耗电流压缩到11mA。
图7给出了累计字组出错率与擦写周期的关系。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带ECC和不带ECC电路的字组出错率。如果字组的大小为8kb(包括128个ECC字)。在没有ECC时,当字组中出现错误时,该字组被认为是一个失效字组;当有ECC时,直到该字组的一个ECC字出现两个错误时,该字组才被认为是出错的。所以,经过100万次擦写后,累计字组出错率提高6个数量级。
电路 放大器 CMOS 电流 电压 电子 Atmel 电阻 自动化 相关文章:
- 基于P89C61x2/ISP1581的USB接口电路的设计(02-13)
- 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06-24)
- 基于VME总线的RDC接口电路设计(06-29)
- 单芯片集成电路优化自适应转向大灯系统的设计 (07-12)
-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08-07)
- 基于FPGA的线阵CCD驱动器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