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电磁兼容(EMC) > 电磁兼容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及实例介绍

电磁兼容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及实例介绍

时间:01-25 来源:百度文库 点击:

的紧密度。

  三是降低地电阻,为此要增加接地极的表面积和增加土壤的电导率(如在土壤中注入盐水)。

  ——低频电路地

  工作频率低于1MHz的一个电路采用单点接地式,以防两点接地产生共地阻抗的电路性耦合。多个电路的单点接地式又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由于串联接地产生共地阻抗的电路性耦合,所以低频电路最好采用并联的单点接地式。

  为防止工频和其它杂散电流在信号地线上产生干扰,信号地线应与功率地线和机壳地线相绝缘。且只在功率地、机壳地和接往大地的接地线的安全接地螺栓上相连(浮地式除外)。

  地线的长度(L/m)与截面积(S/mm2)的关系为

  S》0.83L (11)

  ——高频电路地

  工作频率高于30MHz的电路采用多点接地式。因为接地引线感抗与频率和长度成正比,所以地线的长度要尽量短。多点接地时,尽量找最接近的低阻值接地面接地。

  ——混合接地式

  工作频率介于1~30MHz的电路采用混合接地式。当接地线的长度小于工作信号波长的1/20时,采用单点接地式,否则采用多点接地式。

  ——屏蔽地

  电路的屏蔽体,即用屏蔽材料将电磁辐射源屏蔽起来,并将屏蔽体接地,以降低电磁辐射的干扰。屏蔽体内的电路地线只能一点接屏蔽体,而不得利用屏蔽体作返回导体。

  ——电缆的屏蔽层

  对于多层屏蔽电缆,每个屏蔽层应在一点接地,各屏蔽层应相互绝缘。

  当电缆长度大于工作信号波长的0.15倍时,采用间隔工作信号波长的0.15倍的多点接地式。如果不能实现,则至少应将屏蔽层两端接地。

  4)电位隔离

  电位隔离分为机械、电磁、光电和浮地几种隔离方式,其实质是人为地造成电的隔离,以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

  ——机械隔离采用继电器来实现其线圈接收信号,机械触点发送信号。机械触点分断时,由于阻抗很大、电容很小,从而阻止了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缺点是线圈工作频率低,不适合于工作频率较高的场合使用。而且存在触点通断时的弹跳和干扰以及接触电阻等。

  ——电磁隔离采用变压器来实现通过变压器传递电信号,阻止了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对于交流的场合使用较为方便,由于变压器绕组间分布电容较大,所以使用时应当与屏蔽和接地相配合。

  ——光电隔离采用光电耦合器来实现通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光发射和光敏半导体(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晶闸管等)的光接收,来实现信号的传递。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与一般干扰源的阻抗相比较小,因此分压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干扰电压较小,而且一般干扰源的内阻较大,它所能提供的电流并不大,因此不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耦合器的外壳是密封的,它不受外部光的影响。光电耦合器的隔离电阻很大(约1012Ω),隔离电容很小(约数pF)能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只是光电耦合器的隔离阻抗随着频率的提高而降低,抗干扰效果也将降低。

  ——浮地浮地可使功率地(强电地)和信号地(弱电地)之间的隔离电阻很大,所以能阻止共地阻抗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

  5.2.2 电容性耦合

  任何两个导体之间都存在着电容。电容值与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两个导体的有效面积成正比、与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D成反比。当两个平行圆导体直径为d时,其电容C为

  C=πε/ln(D/d) (12)

  当一个导体对地具有电位U1,阻抗Z1,另一个导体对地具有阻抗Z2,两个导体具有相同地电位,通过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容,在另一个导体上将产生干扰电压U2为

  U2=U1Z2/(Z1+Z2+1/jωC) (13)

  当阻抗Z1和阻抗Z2中含有电感分量时,产生的干扰电压U2有可能大于导体1对地的电位U1。

  电容性耦合的等值电路图见图1。

  图 1 电 容 性 耦 合 的 等 值 电 路 图

  在上述分析中,两导线间的有效耦合长度应远小于信号波长(一般为1/10)时,才允许使用集中参数的等效电路来分析线间耦合,否则必须应用电磁场理论的传输方程来分析线间耦合。

  电容性耦合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是

  1)尽可能减小干扰源U1的幅值和干扰源的变化速度ω。

  2)Z1和Z2设计得尽可能大,且Z1远大于Z2。

  3)耦合电容设计得尽可能小

  ——尽量加大两个导体间的距离;

  ——尽量缩短两个导体的长度;

  ——尽量避免两个导体平行走线。

  4)屏蔽

  屏蔽的目的切断干扰源和被干扰对象之间的电力线,以免除电容性耦合的电磁干扰。

屏蔽的方法采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