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MC实践工作中,静电的干扰方式
1. 现象描述
产品在进行 25KV 空气静电放电抗干扰试验时,对仪表显示屏正下方外壳的缝隙位置放电时,仪表盘液晶屏字符显示错误,出现断码、花屏等现象,具体见下图 1 所示:
图 1 空气放电实验
2. 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信号形成的原理,当一个电平被输入,要区别它是有用信号或无用信号,必须对其电平值进行判定识别。简而言之,就是要判定信号的电平大小、极性、频率等参数,必须要有一个总体的参考电平为基准。在电路设计中,我们把电流回路作为单个系统的总的参考电平基准,即 0V 电平。如示意图 2 所示,信号等于输入电平减去参考电平,得出的信号电平可能是正极性,也可能是负极性。只要单个单元回路的参考电平一致且稳定,那么整个电路单元就能按原设计指标正常地运作。
图 2
在 EMC 实践工作中,静电的干扰方式、耦合途径、耦合的脉冲电压、极性等多种多样,从泄放途径上基本上大致分为直接干扰和间接干扰两大类,对电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号干扰和回路干扰两种基本形式,见下图 3。
图 3
该汽车仪表总成的测试现象为空气 25KV 等级对显示屏周边的缝隙进行放电,出现显示错误或工作异常,对应图 5 我们就能找出空气放电干扰的基本形式——即静电场干扰。此时还需要分析清楚这个静电场是如何导致系统工作异常的,是如何耦合到内部电路系统的,是信号通路还是回路被干扰等等问题。只有把病因了解透彻,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病症。对应前面所述的测试现象,其静电的几种干扰形式可以借助示意图 4、5 来分析。
图 4 图 5
图4示意图所示为多层板之间的形成的静电场干扰示意图,在多层PCB板中,往往很多信号走线被敷设在了电源层或地层的相邻层或中间层,根据我们的大量实验分析证明,在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中,一旦地层的泄放路径阻抗较大时,那么与之相邻层的信号层或电源,就极易被地层上形成的静电场所耦合。同理,电源层形成的静电场原理类似,图 4 中,主要是考虑多层 PCB 所导致的失败因素。
图 5 所示多见于单面或双面板的结构分布,由于 PCB 的走线或周围的铺地结构引起,被直接或间接注入静电脉冲电压,它所形成静电电流流动的环路而产生的静电场分布,在该静电电流环路中的系统或单元模块会因此而耦合到场能量,如果有多个单元或模块,那么每个单元或模块所耦合到的静电场能量会根据 PCB结构的布置而有所不同。图 4、图 5 在理论上,又可以用图 6 的等效图来帮助分析。
图 6
电场 E0 等于 V0 比上两个平行通路的距离 h 。在实际的生产和过作中,我们会发现,由于走线的结构、导体横截面积、器件分布、通路阻抗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多个不同强度的场分布,如图 5 所示,形成静电场 A 与静电场 B 两个强度不同的场分布,处于该场分布中的 IC1 和 IC2 两个单元模块会受到两个不同强度的静电场干扰,假设场分布中 IC1 和 IC2 的中间走线看似为偶极子天线,有效长度为 hd ,那么根据理论公式计算,能够在其走线上感应到两个不同的电压值,设静电场 A 为 E1,静电场 B 为 E2,由于 E1≠E2,设定两个单元的有效天线长度相同(实际中对应两个单元模块而言永远不可能一致),最终得出 V1 ≠ V2。计算方法如下:
当所感应到的 V1、V2 能量足够高、△V1V2 足够大时,就能够扰乱 IC1 和IC2 之间的正常通讯信号,根据前面图 2 的分析基础,此时的信号等于信号走线上感应到的脉冲电压减去回路电平,如图
- 开关电源的EMC设计(09-15)
- 电路设计中的EMI、EMS和EMC(12-17)
- 浅谈无极灯镇流器(逆变器)的技术核心(03-23)
- 电磁兼容技术综述及开关电源中的EMC技术应用(06-17)
- MCM功率电源模块EMC的研究(11-29)
- 开关电源的EMC设计方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