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手机非接触支付的技术标准比较

手机非接触支付的技术标准比较

时间:09-29 来源:RFID世界网 点击:

进RFID移动支付发展,电信运营商需要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行业标准的统一

  许多业内人士一直认为标准不统一是手机刷卡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13.56 MHz和2.4 GHz两种频率上。采用13.56 MHz频率的几种技术都需要定制手机终端或者加装天线,手机终端成本、产业链培育、用户更换终端成本等方面对国内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不能不考虑的;2.4 GHz技术的缺陷主要是非传统行业标准,POS终端需要改造、较广的通信范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13.56 MHz方案拥有的大量成熟应用和2.4 GHz方案不用更换手机终端是各自的主要优势。电信运营商可通过商务谈判或在适合开展RFID应用开展的公交、学校等环境快速推出产品。如果一直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产业链的发展会更加不利,建议由电信运营商联合产业链各方推动和建立RFID技术制定行业标准。

  (2)产业链的培育

  业务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特别是需要处理好与银行及一些强势应用之间的关系。快速推进RFID支付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紧密合作。日本移动支付发展如此迅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信运营商参股了银行,共同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目前在国内也有电信运营商在积极探索这种方式。同时,还要与POS生产厂商、POS布放厂商、手机终端厂商、商户等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合作。总之,电信运营商在开展RFID移动支付业务时,需要进行长远考虑,培育产业链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应将RFID支付定位于黏着用户的战略性产品。

  (3)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

  虽然用户已经习惯公交、地铁上的刷卡消费,但如果电信运营商开展RFID支付应用,用户的接受程度还是一个疑问,尤其是RFID支付的安全性、便利性等问题。此外,有没有合适的支付应用也会影响人们使用RFID移动支付的热情。因而,电信运营商开展RFID移动支付,首选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如公交和地铁、餐饮和休闲场所、便利店等,以重点商圈为切入点,带动业务发展。

  7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大规模商用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虽然国内电信运营商对发展移动支付还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技术标准的多样化、产业链长都制约着电信运营商开展RFID移动支付业务。但移动支付作为一项战略性产品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晰,电信运营商需要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产品链和用户使用习惯的培育以及盈利模式的探索,促进移动支付快速、规范地向前迈进。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