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功率因数分析大全(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功率因数对照表,功率因数和无功率比值分析)

功率因数分析大全(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功率因数对照表,功率因数和无功率比值分析)

时间:06-06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功率因数分析大全(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功率因数对照表,功率因数和无功率比值分析):功率因数对照表:

  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包括:广义的用电设备,如:电网的变压器、传输线路,等等)的用电效率的数据。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 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 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一、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

  功率因数的定义公式: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功率因数(cosΦ=P/S)低的根本原因是电感性负载的存在。例如,生产中最常见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功率因数一般为0.7--0.9,如果在轻载时其功率因数就更低。其它设备如工频炉、电焊变压器以及日光灯等,负载的功率因数也都是较低的。从功率三角形及其相互关系式中不难看出,在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因数越低( 角越大),有功功率就越小,同时无功功率却越大。这种使供电设备的容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容量为1000kVA的变压器,如果cos =1,即能送出1000kW的有功功率;而在cos =0.7时,则只能送出700kW的有功功率。功率因数低不但降低了供电设备的有效输出,而且加大了供电设备及线路中的损耗,因此,必须采取并联电容器等补偿无功功率的措施,以提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既然表示了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显然在任何情况下功率因数都不可能大于1。由功率三角形可见,当 =0°即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有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这时cos 的值最大,即cos =1,当电路中只有纯阻性负载,或电路中感抗与容抗相等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感性电路中电流的相位总是滞后于电压,此时0°《 《90°,此时称电路中有"滞后"的cos ;而容性电路中电流的相位总是超前于电压,这时-90°《 《0°,称电路中有"超前"的cos 。

  功率因数的计算方式很多,主要有直接计算法和查表法。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二、功率因数力率奖惩对照表

  增减比是罚款比例,正时罚,负时奖。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 cosφ=P/S=P/√(P²+Q²) P为有功功率,Q为无功功率。

  功率因数分析大全(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功率因数对照表,功率因数和无功率比值分析):功率因数和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关系:

  电能由电压和电流两者提供,即S=UI。在实际供电中,就好比两个人进行协作,若协作没有偏差时,电能可向外供出,当两个人又差别时,如电流超前或电流滞后,则供电的效率将降低,差别的大小就是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角差,反应到效率则用相角差的余弦即功率因素表示。有功功率就是有效的能量输出,无功功率则是无效的能量输出(无用功)。他们之间的数学关系是:

  S=UI :视在功率

  P=S*cosa :有功功率,a为相角差,cosa称为功率因素

  Q=S*sina :无功功率

  功率因数分析大全(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功率因数对照表,功率因数和无功率比值分析):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功率因数是指任意二端网络(与外界有二个接点的电路)两端电压U与其中电流I之间的位相差的余弦 。在二端网络中消耗的功率是指平均功率,也称为有功功率,它等于 由此可以看出,电路中消耗的功率P,不仅取决于电压V与电流I的大小,还与功率因数有关。而功率因数的大小,取决于电路中负载的性质。对于电阻性负载,其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0,因此,电路的功率因数最大( );而纯电感电路,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为π/2,并且是电压超前电流;在纯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位相差则为-(π/2),即电流超前电压。在后两种电路中,功率因数都为0。对于一般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就介于0与1之间。

一般来说,在二端网络中,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减小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的潜力。因为用电器总是在一定电压U和一定有功功率P的条件下工作,由公式: 可知,功率因数过低,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