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全双工电力线载波对讲机
电力线载波对讲机既不同于有线对讲机(通过导线将音频信号直接传给对方),也不同于无线对讲机(将音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到空中传给对方),它是利用载波通信原理,通过低压电力线(广播线、闭路电视信号线等亦可)传输载波通信信号。有线载波通信不需要专门架设通信线路,不会影响原线路的正常工作,比有线通信方便省事,比无线通信设备简单.装调容易,而且输出功率利用率高。
本文介绍的载波对讲机系统共设八个对讲机(根据需要还可以扩展),不需要转接便可任意呼叫对方。采用全双工通信模式(即双收双发),克服了一般电力载波对讲机,大多采用半双工(甲发乙收或乙发甲收)通信,不能同时听、讲的不足。同时采用音乐呼叫,只需将对讲机的电源插头插在220v市电插座.使用起来与普通电话机一样方便。电路采用最优化设计,增加了发射功率,减小了体积、降低了制作成本,通话距离达4-5km,非常适合近距离、小范围通话联络.适合业务制作。
1.工作原理
每个对讲机原理电路均如附图所示.由电源、调制发送及接收解调三部分组成。220v交流市电经电源变压器T2降压、VD2-VD5桥式整流,由稳压集成电路7812稳定为12v为电路供电。C23~C25为电源滤波、消噪电容,LED8为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
调制发送电路由话筒MIC、音乐呼叫电路、音频放大器及载滤振荡电路等组成。VT1、VT2为调制管,S1是呼叫按钮.UM66为音乐集成电路(俗称音乐三极管).降压电阻R8可使其②脚获得1.5~3.5V合适的工作电压。R7是话筒MIC的偏置电阻,语言信号由MIC转换成电信号后(或按S1产生的音乐呼叫信号),经耦合电容C12由③脚送入TDA4920的A放大器.R5、R6、C13为负反馈元件,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①脚输出,经C11、R4送至调制管VT1、VT2对高频载波振荡信号进行幅度调制。VT3、C1~C7、T1的L1、L2等组成载波振荡器,振荡频率范围为100~320kHz,被调制的载波信号经C1~C7和L1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选频,由L4、C20、C21送到220v电力线进行远距离传送。组成通信网络的八台对讲机各有七个不同的发信频率及一个固定的接收频率,接收频率由C8、L3并联谐振频率决定,呼叫发送频率由S1-1~S8-1选择,并由其同步联动开关S2-2~S8-2使发光管LED1~LED7点亮.显示被呼叫的通话机号。
接收解调电路由接收检波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对方音乐呼叫或送话信号经电力线和T1的L4耦合至L3.经C8、L3选出本机接收频率信号,由VD1、C18、C19、R11组成的检波电路解调出音频信号,经音量电位器RP、C14送入TDA4920中的B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BL发声。R9、R10、C15为反馈元件。C16为输出耦合电容,C17为TDA4920的电源滤波电容。
2.元件选择
VT1选用2SA1015等小功率晶体管,要求PCM≥300mw、β=40~60。VT2选用2SC2228晶体管,RCM≥500mW,β=80~120。VT3是制作关键,为增加通信距离,要求Pcm≥750mW,β≥150,如2SC1941、3DA87B、3DG27B等。功率放大器A、B选用双音频放大器TDA4920.其工作电压为3.5~13.5V.额定输出功率Po=3W&TImes;2。S2~S8选用双联互锁开关,BL使用16Ω或32Ω扬声器,功率大于4w。MIC选用普通驻极体话筒,型号如CRZ2-9、-15、-16等均可。为简化电路,LED1~LED7选用内含限流电阻的国产电压型发光二极管BTV344052.其工作电压为12V.发光强度大于2mcd。高频扼流圈L5可选用10~22μH的成品电感。振荡变压器T1需要自制,选用MX-400中波磁芯,Y10mm&TImes;50mm(圆)或B4mm&TImes;12mm&TImes;50mm(扁)均可,L1~L4用ΦO.2mm高强度漆包线绕制:L1和L3各绕20匝,L2绕12匝.L4绕55匝。呼叫音乐集成电路UM66.也可改用自己喜好进行选择。其他元件如附图标注,C1~C8见附表。
3.调试方法
调试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调振荡管VT3的工作点,即调R1使其集电极电流为70mA左右.若不能起振,可将L2两端对调一下。然后用微调电容并在C1~C7及C8两端,反复调整,使本机收到信号最清晰、通信距离最远、几部机器之间组网通话互不干扰。由于元件误差及T1绕制不规范.只要不影响正常通话轻微串音是允许的。
- 基于PLC和OFDM技术的电力线载波技术在工厂数据传输中的应用(03-02)
- 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外围电路设计(11-13)
- 基于Ethernet的DZ3电力线载波阻抗测试系统(02-23)
- 如何在弱电线路上进行数据通信(06-05)
-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智能家居应用分析(04-08)
- 电力线载波技术与基于OFDM的PRIME和G3方案对比(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