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减少开关电源变压器损耗方法与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分析

减少开关电源变压器损耗方法与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分析

时间:04-19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开关电源变压器是加入了开关管的电源变压器,在电路中除了普通变压器的电压变换功能,还兼具绝缘隔离与功率传送功能一般用在开关电源等涉及高频电路的场合。开关电源变压器和开关管一起构成一个自激(或他激)式的间歇震荡器,从而把输入直流电压调制成一个高频脉冲电压。

  

  起到能量传递和转换作用。在反激式电路中, 当开关管导通时,变压器把电能转换成磁场能储存起来,当开关管截止时则释放出来。 在正激式电路中,当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直接向负载供给并把能量储存在储能电感中。当开关管截止时,再由储能电感进行续 流向负载传递。把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成所需的各种低压。

  如何减少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损耗:

  减少铜损

  1、选用更低的电流密度;

  2、减少匝数,但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

  3、改变变压器工艺以减少绕组交流电阻。方法有主要有减小铜线直径(不能减少总截面积),增加初次级相邻面(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减小初次级距离(会增加初次级分布电容),线圈疏饶等;

  4、改变电路工作参数以减少交流电阻,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是会增加磁心的磁通密度而增加铁损,当铜损明显高于铁损时使用,慎用;

  5、使用更低电阻率的导线。

  

  减少铁损

  1、改用功耗参数更优秀的磁心材料,比如使用TDK的PC50材料替代PC40材料;

  2、降低磁通密度,但会增加线圈匝数而导致铜损增大,慎用;

  3、改变电路参数,比如降低开关频率,但会同时增加磁通密度,慎用,必要时配合绕组匝数调整;

  4、合理热设计,利用磁心材料温度与损耗曲线中的谷值。

  

  综合方法

  1、根据各自散热条件,合理分配铜损铁损比例;

  2、合理设计磁心的磁通密度和工作频率,使磁心工作于最佳的FB组合状态。

  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分析:

  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在开关电源的总损耗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如何降低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是开关电源变压器或开关电源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变压器生产涡流损耗的原理是比较简单的,由于变压器铁芯除了是一种很好的导磁材料以外,同时它也属于一种导电体;当交变磁力线从导电体中穿过时,导电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在感应电动势的作用下,在导电体中就会产生回路电流使导体发热;这种由于交变磁力线穿过导体,并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回路电流的现象,人们把它称为涡流,因为它产生的回路电流没有作为能量向外输出,而是损耗在自身的导体之中。

  单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计算与双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计算,在方法上是有区别的。但用于计算单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涡流损耗的方法,只需稍微变换,就可以用于对双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进行计算。例如,把双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双极性输入电压,分别看成是两次极性不同的单极性输入电压,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双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涡流损耗的计算。因此,下面仅对单激式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涡流损耗计算进行详细分析。

  当有一个直流脉冲电压加到变压器初级线圈的两端时,在变压器初级线圈中就就有励磁电流通过,并在变压器铁芯中产生磁场强度H和磁通密度B,两者由下式决定:

  B =ΔB*t/τ +B(0) (2-44)

  H =ΔH*t/ΔH +H(0) (2-45)

  上式中ΔB和ΔH分别为磁通密度增量和磁场强度增量,τ为直流脉冲宽度,B(0)和H(0)分别为t = 0时的磁通密度B和磁场强度H。

  传统的变压器铁芯为了降低涡流损耗,一般都把变压器铁芯设计成由许多薄铁片,简称为铁芯片,互相重迭在一起组成,并且铁芯片之间互相绝缘。图2-18表示变压器铁芯或变压器铁芯中的一铁芯片。我们可以把这些铁芯片看成是由非常多的"线圈"(如图中虚线所示)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当交变磁力线从这些"线圈"中垂直穿过时,在这些"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由于这些"线圈"存在电阻,因此这些"线圈"要损耗电磁能量。

  

  在直流脉冲作用期间,涡流的机理与正激电压输出的机理是基本相同的。涡流产生磁场的方向与励磁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正好相反,在铁芯片的中心处去磁力最强,在边缘去磁力为零。因此,在铁芯片中磁通密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即最外层磁场强度最大,中心处最小。如果涡流退磁作用很强,则磁通密度的最大值可能远远超过其平均值,该数值由已知脉冲的幅度和宽度来决定。

  沿铁芯片截面的磁场分布,可以用麦克斯韦的方程式来求得;麦克斯韦的微分方程式为:

  

  

上式中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