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多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试方法实验

多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试方法实验

时间:11-28 来源: 点击:

  在已研制单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大口径或不规则管道气体质量流量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点测量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试方法。文章对敏感元件( 热膜探头)温度特性和以热膜探头为测点的多点测试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点测试方法中,以对数线性法最好; 多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试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某些单点测量中出现的较大偏差,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 5%,扩展不确定度小于3. 4%。

  关键词:热式质量流量计; 测试方法; 温度校正; 曲线拟合; 不确定度

  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是基于早期热线风速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气体流量检测仪表,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医学、汽车工业以及天然气管道运输等行业。目前,国内有关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产品都需要进口,尤其是针对大中型管道的气体流量测量的热式气体流量计。因此,研究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本文在已研制单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大口径或不规则管道气体质量流量测量中存在的单点测量精确度不高、差压式仪表压损太大以及速度- 面积法测量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点测量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试方法。

  1 测量原理及敏感元件温度特性

  热式质量流量计根据加热元件的不同,分为热线式和热膜式[1,2]。本文采用薄膜铂电( 铂膜电阻或铂膜探头)作为敏感元件。铂膜电阻作为一种新型的感温元件,具有尺寸小、响应快、易于与集成电路相匹配的特点,且具有测温范围宽、精度高、线性好、性能稳定等优点。在温度补偿、温度及流量的测量和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铂膜电阻在作为流量传感器使用时,由于探头散热条件与环境温度有极大关系,其信号输出将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了定量地掌握热膜探头的温度特性,我们根据热式流量计加热探头工作温度范围,对热膜探头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温度特性试验。将热膜探头放置在温度可调的恒温箱中,给探头加上某一恒定工作电流i ,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测量探头两端电压v ,然后计算热膜探头电阻。热膜探头温度特性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

  

  由于热膜探头的工作温度很难精确测量,因此在静态温度特性实验中,首先建立热膜探头工作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即在热膜探头无自热效应的前提下(工作电流≤1 ma),热膜探头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趋势。根据实际情况,本文选用pt20 热膜探头作为试验研究对象。

  热膜探头在无自热效应下,热膜探头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关系如图2 所示。

  

  由热膜探头静态温度特性曲线建立热膜探头电阻r t 与环境温度t 之间的关系:

  

  工业上采用薄膜铂电阻作为测温元件,主要是利用铂电阻在无自热效应前提下r t- t 特性,一般情况下通过铂电阻的电流不大于1 ma。本文是利用薄膜铂电阻作为加热元件,通以较大的电流,利用其自身的热效应,使铂膜探头达到一定的工作温度,作为测量气体流量敏感元件。

  将热膜探头在不同实验条件下( u= 0 和u ≠0)通以相同的电流( i = 70 ma),其电阻rt 与环境温度t 间关系如图3 所示。

  

  热膜探头在静态的实验条件下( u= 0),对热膜探头通以不同的工作电流,其电阻r t 与环境温度t 间关系如图4 所示。

  

  通过对图3、图4 分析,可以得出:热膜探头工作在恒流状态下,其电阻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近乎线性的变化,即热膜探头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t 基本保持不变。热膜探头在不同工况下由其强迫对流造成的热耗散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对选用的热膜探头由强迫对流造成的热耗散约为31 mw。热膜探头工作温度随工作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如在环境温度为20℃ 下,i = 50 ma 时,热膜探头工作温度约为77℃ ; i = 70 ma 时,热膜探头工作温度约为142℃ ; i = 90 ma 时,热膜探头工作温度约为256℃。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热膜探头的工作电流来确定热膜探头的工作温度。

  2 多点测试方法分析

  多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主要是在管道的横截面直径方向上布置多个传感元件,用以检测管道截面内不同点上的气体流量, 如图5 所示。

  

多点热式气体质量流量测试方法是基于均速管流量计测速原理[3,4]。即将管道截面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测出每一部分的特征点质量流速,并以该特征点质量流速代表这部分的平均质量流速。将该质量流速乘以这部分的面积,得到通过该小块面积的质量流量。再把每一小块面积的质量流量累加起来,就是通过整个管道的质量流量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