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近场/远距无线充电技术大革新 不止于摆脱线缆这么简单

近场/远距无线充电技术大革新 不止于摆脱线缆这么简单

时间:04-05 来源:新通讯 点击:

  .移动性

  在无线充电系统的实作中,定位和跟踪多个移动接收器的能力至关重要。近场充电中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相对位置不变,但在远场充电中用户可能不断移动。用户应能随意移动而不会丢失讯号。

  .安全性

  射频安全性取决于在不损害人类健康的前提下,人体可以承受的照射量,通常是以吸收率(SAR)用来定义这个极限值。消费类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其实相当严格,因为它关乎能否让消费者建立安全感,不能只以通过安全规范为目标来设计。

  至于超音波的安全性,可能也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消费者对于充满射线的空间,心理上可能多少会有排斥,而且超音波有可能会影响动物。在动物也感知不到的高频段上提供无线充电,可能是此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系统干扰

  无线充电系统基于高频率开关讯号,必须具备预测噪讯来源的能力,包括充电系统本身的噪讯和系统外部的噪讯。

  .成本

  在成本方面,需要考虑的两项因素是电源成本和传输效率。美国每年的电池使用量高达29亿颗,若无线充电普及,将具有避免数百万颗电池被投入垃圾掩埋场的潜力。

  .如何为完全没电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器能够对电力完全耗尽的设备进行充电吗?对设计人员来说,这是个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对近场充电系统来说,要为电力完全用完的接收装置充电不成问题,但远场充电系统的接收侧必须在控制电路上电的情况下,才能连接到电源路由器。

  .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

  移动设备从不断电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生态系中的各方必须紧密协作(图6)。

  

  图6 无线充电生态系统

  根据调研机构IHS在2014年的资料,70%的消费者每天至少为一个设备充电一次。设备不仅应该支持无线充电技术,而且应该有足够的热点供其充电。一旦基础设施部署到位,其普及将会水到渠成。从Nikola Tesla首次传输电力至今已经超过100年,但我们依然远远未释放能量转换的全部潜力。我们的电子设备要变得更聪明,才能自行充电。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