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解读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作用及特点

解读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作用及特点

时间:03-21 来源:国新动力 点击:

  随着新能源概念的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也逐步走入了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作为寻常百姓的新购车选择已经开始侵占着原本属于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的企业依靠着新能源汽车首次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去放眼世界,心系未来。

  提到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关键自然离不开俗称的"三大件":发动机、底盘以及变速箱,在这"三大件"上,中国技术落后以德日美为首的国外汽车厂商已是共识。而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也有俗称的"三大件":电池、电机和电控,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仍是较新的行业,各国企业的起步相差并不大,这也让我国企业在汽车这个1886年发明至今的多用途动力驱动工具上拥有了与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条件。本文重点给大家介绍新能源电动汽车"三大件"里的电控(业内普遍称之为电池管理系统BMS)。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最大的区别是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驱动,而作为衔接电池组、整车系统和电机的重要纽带,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外许多新能源车企都将电池管理系统作为企业最核心的技术来看待,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斯拉,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三大件"中,电池来自于松下,电机来自于台湾供应商,而只有电池管理系统是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2008年-2015年期间特斯拉所申请的核心知识产权大都与电池管理系统相关,由此可见电池管理系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而国内,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研发生产主要集中在这三类企业:

  1、新能源汽车厂商,代表企业:比亚迪

  2、电池PACK厂商,代表企业:沃特玛、普莱德

  3、专业BMS厂商,代表企业:惠州亿能、深圳国新动力

  电池管理系统BMS到底有什么作用?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一个本世纪才诞生的新产品,因为电化学反应的难以控制和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性能变化的难以捉摸,所以才需要这么一个管家来时刻监督调整限制电池组的行为,以保障使用安全,其主要功能为:

  1、准确估测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

  准确估测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 (State of Charge,即SOC),即电池剩余电量,保证SOC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由于过充电或过放电对电池的损伤,从而随时预报混合动力汽车储能电池还剩余多少能量或者储能电池的荷电状态。

  2、动态监测动力电池组的工作状态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实时采集动力电池组中的每块电池的端电压和温度、充放电电流及电池包总电压,防止电池发生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同时能够及时给出电池状况,挑选出有问题的电池,保持整组电池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使剩余电量估计模型的实现成为可能。除此以外,还要建立每块电池的使用历史档案,为进一步优化和开发新型电、充电器、电动机等提供资料,为离线分析系统故障提供依据。

  3、单体电池间的均衡

  即为单体电池均衡充电,使电池组中各个电池都达到均衡一致的状态。均衡技术是目前世界正在致力研究与开发的一项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目前市场上技术先进的BMS应该有什么特点?

  技术先进、产品稳定可靠将是未来BMS产品的核心特点,那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产品呢?因为国内各大企业BMS标准仍未统一,故此以深圳国新动力的BMS性能特点为例,从技术、功能、品质、标准规范四个维度说明。

  先进的技术:

  1.企业掌握电池SOC核心算法;

  2.掌握健康状态估算,最大允许瞬时(5s/30s)及持续充放电功率估算;

  3.掌握高效的均衡管理技术,先进的散热机制,最大可支持200mA的被动均衡电流;

  4.掌握业内领先的高精度测量技术,总流总压精度可达0.5%FSR;

  5.可选配多功能数据记录仪,支持无线传输、大容量存储、GPS等云平台功能;

  6.可选配主动均衡模块,最大均衡电流可达5A,单板24串可灵活选配;

  安全的功能:

  1.电池安全管理:具备可靠的过充/过放保护、过流/过温/低温保护、多级故障诊断保护;

  2.高压安全管理:具备高压继电器粘连检测、高抗干扰性的高压互锁检测、先进的高压绝缘监测;

  3.具备电压温度采集线断线诊断功能;

  4.电池电压采集模块具备回路过流、短路保护等安全机制,电路更可靠;

  5.具备5~36串、5~48串一体机灵活配置,适用于业内各类主流方案;

  稳定的品质:

  1.所有元器件均采用汽车级元器件选型,-40℃~85℃的高标准工作温度范围;

  2.更宽更可靠的温度监控,监控范围可达-40~125℃;

  符合标准规范:

1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