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一起来看“万能”石墨烯电池的进击

一起来看“万能”石墨烯电池的进击

时间:02-26 来源:ofweek 点击:

以在室温、安全压力下快速可逆地吸放氢气,较高的热稳定性。

  石墨烯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能很好地作为药物载体。科学家将石墨烯与抗肿瘤药物反应制得复合物,可在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而且药物的负载量远远高于传统的药物载体。

  据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成会明介绍,在清洁能源领域,石墨烯应用前景广阔。清洁能源最大问题是稳定性和移动存储难题。存储方式主要为超级电容和电池,都需要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石墨烯可增加锂电池电极的导电性。他们将石墨烯混合物应用于锂电池,其续航里程可增加到400公里以上。

  另一方面是用于柔性能量存储,将来用于柔性可穿戴设备,柔性智能设备。"要柔性显示,也要柔性能源,包括柔性锂电池、柔性超级电容。"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盖姆颇为感慨地表示,自2010年他与同事因发现石墨烯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短短几年间全球石墨烯研发及商业化的速度令他十分惊诧。

  制备难题

  人们耳熟能详的趣事,是安德烈·盖姆用透明胶带得到了石墨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实际上,在用透明胶带得到石墨烯后,他们就开始研发机械化的石墨烯制备方法。2004年,他们成功用微机械剥离法制备出单层石墨烯。

  这种方法当然是比较原始的。虽然可以获得晶体结构比较完整的石墨烯,但得到的石墨烯尺寸很小,一般在10微米-100微米之间,存在产率低和成本高的不足,不能满足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要求。

  此后,人们想到制备石墨烯未必要使用石墨,只需要设法让碳原子结成一层薄膜。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应运而生,这种方法是将乙烯或乙炔等气体导入到一个反应腔内,让这些气体在高温下分解,经过冷却后,碳原子就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石墨烯,最后用化学腐蚀法除去金属基底,或用卷对卷的方法将其转移到高分子薄膜上。

  虽然CVD能满足规模化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要求,但在现阶段由于其成本较高和工艺复杂等缺点,限制了这种方法在石墨烯制备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纳米化学中心教授彭海琳对记者介绍,他们发现可以用三聚氰胺对铜箔进行预处理,减少铜箔上的凝结点,这样就可以形成大片的石墨烯薄膜,提高薄膜的透光性、导电性和一致性,而后通过卷对卷的方法,把石墨烯薄膜转移到高分子PET薄膜上,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

  如果在卷对卷转移的过程中,将金属纳米导线封装在石墨烯和柔性塑料基底之间,做成复合导电薄膜,可以显示出优异导电性、透光性,且具有优异的柔性、机械稳定性、抗剥离性能和抗化学腐蚀性能。

  他们采用石墨烯和银纳米线复合电极,制备了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良好的变色性能、快速的变色相应时间和稳定的循环性能。这种复合电极在下一代柔性电子和光电子领域,有重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在对石墨烯的薄膜面积没有过高要求的领域,氧化石墨还原法是制备石墨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早在上世纪中叶就被提出,并被一直沿用至今。在强氧化剂作用下,扩张石墨层间距,经在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超声处理后形成均匀分散的单层氧化石墨烯,再利用还原剂还原氧化基团制得石墨烯。

  但这种方法得到的,主要是石墨烯粉体。缺陷非常多,电学、力学性能都较差,而且需要用浓硫酸氧化石墨,其工业上废液的处理是一个难题。

  还有一种主要方法——溶剂剥离法,原理是将少量的石墨分散于溶剂中,形成低浓度的分散液,利用超声波的作用破坏石墨层间的分子作用力,此时溶剂可以插入石墨层间,进行层层剥离,制备出石墨烯。此方法不会像氧化-还原法那样破坏石墨烯的结构,可以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

  由于整个液相剥离的过程没有在石墨烯的表面引入任何缺陷,为其在微电子学、多功能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缺点是产率很低。

  可见,不同的石墨烯制备技术对于石墨烯制造商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石墨烯大小,更影响到质量和成本,以及应用领域。石墨烯纳米薄片,可应用于印刷电子、导电油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能量存储装置。CVD制备的石墨烯,具有可扩展性、高电导性,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它可以成功地应用于高端电子应用。

  由于制备方法上巨大的差异,石墨烯粉体和CVD薄膜之间的价格也要相差上千倍。例如1克石墨烯粉体只需要不到10元,而1平方米石墨烯薄膜要几十元到上百元,其重量其实不到1毫克。

  在业内专家看来,石墨烯的主要挑战是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低成本和高质量。

海通证券高级分析师施毅指出,目前液相氧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