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RFID技术的发展与标准化情况

RFID技术的发展与标准化情况

时间:03-02 来源: 点击:

系列标准的范畴下,对RFID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相对比较完整[1-6]。目前很多RFID技术及应用标准仍在制订之中,尚未发布。此外,ISO/IEC SC17、TC122等工作组也已经发布了一些标准,这些标准相对比较成熟,在部分行业内已经开始使用。

  根据ISO/IEC JTC31 RFID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计划,ISO将RFID的国际标准分为空中接口标准、数据结构标准、一致性测试标准和应用标准4个方面。一致性测试标准主要针对的是电子标签和卡之间的空中接口和数据传输测试标准。此外,其他3类标准对应的逻辑架构结构如图4所示。

\

图5给出了ISO/IEC在RFID技术标准化领域的工作内容。

\

在ISO发布的RFID空中接口标准中涉及到较多的基本专利,在ISO/IEC 18000系列标准的文本中已经有一些公司的专利声明。ISO组织对知识产权的基本政策是专利持有者将按照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进行许可。

EPC标准体系

  EPCglobal是一个产业联盟,以推广RFID电子标签的网络化应用为宗旨,不但发布了EPC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方面的技术标准,还推广RFID在物流管理领域的网络化管理和应用,此外还负责EPCgobal号码注册管理组织。可以简单地将EPCglobal的研究范围总结为:电子标签(含电子标签和识读器的技术特性)、EPC、目标命名业务(ONS)(类似于因特网的域名服务器(NDS)系统,使物流环节能够共享EPC产品的产地信息等)、描述物品信息的标准化语言(PML)。

  EPCglobal的标准化结构框架如图6所示。

\

可以看到,EPCglobal体系的标准化工作为4个方面:

  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物品编码信息承载的技术要求;

  EPC电子标签信息规范,即物品编码的规则;

  EPCglobal提供业务方面,分为物品编码分配管理和目标命名业务;

  软件方面的标准,分为应用层事件(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刷新等)和EPC信息业务层面(与物品信息对应的信息描述)。

  与ISO相比,EPCglobal标准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空中接口技术要求上略有差异;在EPC电子标签信息规范方面要求只能接受EPCglobal承认的代码,在软件标准化方面进展比ISO快一些;同时制订了EPC物品编码分配管理规则以及目标命名业务的措施推广EPCglobal业务。

  此外,EPC定义了电子标签的种类,按照电子标签实现的功能分为只读式、带附加功能的被动式、半主动式、宽带点到点通信主动式以及在可以和不同级别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的无源标签等5类,如图7所示。

\

目前阶段在EPC联盟中重点推广的是只读的等级0(Class0)和Class1类电子标签或者是拥有少量附加功能的电子标签。到ClassIV和ClassV阶段可以看到,电子标签会朝着点到点的宽带通信以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发展。

RFID中国标准化情况

  中国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已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制订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技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已经完成国家标准的起早工作,参照ISO/IEC18000系列标准制订国家标准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另外2007年4月底,信产部发布了《关于发布800/900 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根据信产部《800/900 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的规定,中国800/900 MHz RFID技术的试用频率为840~845 MHz和920~925 MHz,发射功率为2 W。

4 结束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RFID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应用于很多领域,并积极推动相关技术与应用标准的国际化。近年来,中国已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当前RFID技术发展迅速,但尚未成熟,中国有必要抓住这一时机,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研发,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促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形成,使中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