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精密测量电源进行内阻测试和电容量测试
背景介绍
精密测量电源在提供稳定供电之余,还可以进行高精度的电压电流测量,因此可以用于完成多种相关参数的测试。以吉时利PMS 2280S精密测量电源为例,它可以在供电过程中对电压、电流数据进行高速连续采集,通过网络接口进行连续的数据回传。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复杂处理,得到最终所需要的结果。这些处理可以包括乘、除运算得到功率或电阻信息,或者在时间轴进行积分,得到电量信息,甚至根据记录下来的充放电斜率,计算超级电容的电容量。
使用2280S 测量产品功率或内阻
工作状态下的产品内阻或直流功耗经常是客户关心的一项指标,以LED客户为例,其二极管导通、截至特性是衡量LED性能的重要指标。另外,LED的寿命和可靠性与LED的节点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而节点由于封装原因,其温度很难通过直接测量的手段获取。为表征LED的发热性能,通常使用热阻作为参数描述这一特性。而热阻的计算公式,也与电压,电流测量有直接的关系。
同样,继电器生产厂商也会测量继电器在导通状态下的内阻阻值,更小的内阻意味着更低的功率损耗和更长的工作寿命。在这些测试中,高精度的电压电流测试,以及稳定的直流供电都是工作条件下内阻测试的先决条件。
传统LED客户的内阻测试要求使用性能良好的电流源进行供电,并配合以高精度AD板卡或万用表采集电压。两台设备的连接相对复杂,总成本较高。PMS 2280S电源可以工作在恒流模式(CC mode),成为性能良好的电流源,同时,其内置6.5位数字万用表,在电压,电流测试时具备独特的优势,其电流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微安级,分辨率高达10纳安,电压测量精度为毫伏级,分辨率为0.1mV。回读电压、电流读数后,经过R = V/I的计算,就可以得到内阻数据。打开LXI网页界面上的Data logging功能,还可以对电压,电流数据进行长时间连续采集,有利于监测工作条件下的内阻随时间的变化。
另外一个在内阻测量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线电阻的影响。通常导通电阻阻值较小,使用V/I直接计算电阻时,电源的测量结果会把连接线上的线电阻计入在内,造成测量误差。对PMS 2280S电源,我们在电源后面板提供了四线连接方式。通过四线连接的供电方式,可以把电源回读的电压和电流值定位在待测件的输入端,而不是电源的输出端,这样可以完全消除线电阻的影响,测量到的内阻阻值更加精确,连接如下图所示。
图1 2280S 四线远端连接
另外电源内置的Auto Zero(自归零)功能可以在每次电压或电流测量前,进行一次快速的自校准。测量由于内部热偏置或者残余电量累计造成的偏差,并在下一次测量中自动消除,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
PMS2280S只能输出正相电源,当测试中需要为待测件施加反向电压时,我们可以使用外接的开关电路切换正负极实现反向电压。PMS 2280S输出正负端均与地隔离,因此正负极反向连接就可以实现输出负电压的功能。外界MOSFET或继电器开关的通断可以由PMS2280S后面板的数字IO接口控制,通过指令设置高低电平即可控制开关的通断操作。开关的供电可由后面板的USB接口提供(如供电电流小于2mA,亦可使用数字IO口提供供电)。
使用2280S 测量锂离子电池的电量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增强,电池容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能准确了解电池容量成为电池测试的一项重要任务。电池电量的描述通常使用安时或瓦特时作为单位,表示从电池放空到充满的过程中进入电池的总电量。计算电池充电或放电电量,需要对电池的充放电电流或功率进行积分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电池总容量 ,其中t为充电(放电)时间,I为充电(放电)电流
电池总容量 , 其中I是采样电流值, ?t是采样间隔
当使用测试仪表进行电量测试时,由于电流的采样点是离散的,我们将计算公式转化为:
这里要求测量仪表能精确记录充电或放电电流,并保证较高的连续采样率,同时可以将整个充放电过程的全部数据完整记录下来,才能确保计算结果足够准确。
PMS 2280S的数据记录功能可以提供最高3000次每秒的电压或电流采样率。并可以通过LAN接口将数据连续回传到电脑端。用户可以长时间对数据进行记录,并将所有数据导出到Excel表格中进行后续分析。下图是2280S为锂离子电池充电的电压电流曲线图,电池电压从11.8V充到12.6V,电流以2A开始充电,下降至20mA以下时充电结束。
图2 2280S 电池充电曲线
当进行安时计算时,只需将电池与电源相连接,设置好充电的截至电压(Vset),以及充电电流(Iset),此时电源将自动开始为电池充。初
- 低功耗待测器件实现高精度低电流测量两种方式(02-23)
- 轻松通过WLAN发射机预一致性测试须知(08-18)
- 告诉你如何看懂电源测试项目(05-29)
- 可编程线性直流电源测试中的实际应用(02-13)
- LED电源测试中的误区及解决方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