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快速充电技术解析及解决方案集锦

快速充电技术解析及解决方案集锦

时间:09-17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随着各种蓄电池的广泛使用,快速充电技术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传统的充电方法充电时间过长,且由于充电过程过于简单而会使蓄电池寿命缩短,因此已经面临淘汰。相应的,一些新的快速充电方法开始涌现,并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本文中从快速充电原理、电路特点、相关解决方案及参考设计进行全面解析与分享。

  快速充电原理

  蓄电池的种类很多,目前应用最广的主要是密封铅酸蓄电池和镍镉电池。这2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原理都是一样的,即都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正负离子形成电流。

  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氧气,在密封式蓄电池中,这些正极产生的氧气可以通过隔膜和气室被负极吸收,整个化学反应形成一个循环的反应形式。就密封式电池而言,它的内压有限,因此负极的吸收速度也是有限的。如果充电电压过高,正极产生氧气的速度过快,负极的吸收速度跟不上氧气的产生速度,长时间之后必然造成电池失水,从而诱发电池的微短路硫酸化等失效现象,损害电池的质量,缩短其使用寿命。同时高速率充电时电池的极化会造成电池内部压力上升,电池温度上升,电池内阻升高,这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而且有可能对电池造成永久性伤害。蓄电池的这一化学反应原理是研究制定快速充电方法的根本。一方面,快速充电要尽量加快电池的化学反应,使充电速度得到最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负极的吸收能力,使其能够跟得上正极氧气产生的速度,同时要尽可能消除电池的极化现象。

  提高蓄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有2种方式,一是改进蓄电池的结构以降低其内阻和提高反应离子的扩散速度,二是改进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快速充电电路特点

  1、输出电压设定好后(例如36V),若被充电瓶极板脱落断开,造成某组电池不通,或出现短路,则电瓶端电压即降低或为零,这时充电器将无输出电流。

  2、若被充电瓶电压偏离设定电压,如设定电压为36V,误接24V、12V、6V电瓶等,充电器也无输出电流,若设定为24V误接为36V电瓶,由于充电器输出电压低于电瓶电压,因而也不能向电瓶充电。

  3、充电器两输出端若短路时,由于充电器中可控硅SCR的触发电路不能工作,因而可控硅不导通,输出电流为零。

  4、若使用时误将电瓶正负极接反,则可控硅触发电路反向截止,无触发信号,可控硅不导通,输出电流为零。

  5、采用脉冲充电,有利于延长电瓶寿命。由于低压交流电经全波整流后是脉动直流,只有当其波峰电压大于电瓶电压时,可控硅才会导通,而当脉动直流电压处于波谷区时,可控硅反偏截止,停止向电瓶充电,因而流过电瓶的是脉动直流电。

  6、快速充电,充满自停。由于刚开始充电时电瓶两端电压较低,因而充电电流较大。当电瓶即将充足时(36V电瓶端电压可达44V),由于充电电压越来越接近脉动直流输出电压的波峰值,则充电电流也会越来越小,自动变为涓流充电。当电瓶两端电压被充到整流输出的波峰最大值时,充电过程停止。经试验,三节电动车蓄电池36V(12V/12Ah三节串联),用该充电器只需几个小时即可充满。

  7、电路简单、易于制作,几乎不用维护及维修。

  快速充电技术探讨:

  关于快速充电技术的探讨

  实现蓄电池快速充电的技术途径

  相关快速充电解决方案及参考设计如下文。

TI可编程多化合物快速充电管理参考设计

  描述

  该参考设计是可编程的单片 IC 解决方案,适用于单化学物或多化学物应用中对镍镉 (NiCd)、镍氢 (NiMH) 或锂离子 (Li-Ion) 电池的快速充电管理。其会选用合适的电池化学物(镍或锂),并使用最佳的充电和终止算法执行操作。该过程消除了不良充电、充电不足或过度充电的情况,并确 保快速充电的精确度和安全终止。

  

  特性

  串联电池数:1S 至 25S

  最大输入电压:25V

  最大充电电流:1A

  拓扑结构:开关模式

  原理图:

  

  相关器件:

  1.BQ2000 具有峰值电压检测终端的多化合物、开关模式充电管理 IC

  结构框图:

  相关终端应用:

  IP 电话:无线

  心电图 (ECG)

  详细资料:BQ2000 多化合物、开关模式充电管理 IC

  2.BQ24170 1.6MHz 同步开关模式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独立电池充电器

  功能框图:

  相关终端应用:

  平板电脑:多媒体

  视频会议:基于 IP 的 HD

  详细资料:BQ24170 1.6MHz 同步开关模式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独立电池充电器

安森美快速充电解决方案详解

随着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处理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并升级多核。为保证续航,手机的电池容量也变大,这样造成充电时间不可避免的变长。如何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