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变配电监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变配电监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05-17 来源: 点击:

  摘 要:介绍一种在10/0.4KV配电系统中,加装智能电力仪表和变配电监控系统,对于主要回路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等电参量和开关信号进行实时采集;经组网远传至后台,从而实现对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力状态实时监控和能耗监测。

  关键词:变配电监控系统;Acrel-3000 型;RS485通讯;能耗监测

  0  概述

  上海某医院病房楼是一幢医用建筑,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根据配电系统管理和能耗监测的要求,需要对楼内的高压进线、低压配出线和各楼层内配电箱进行电力监控,以保证用电的安全、高效。

  Acrel-3000型低压智能配电系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变配电系统进行分散数据采集和集中监控管理。对配电系统的二次设备进行组网,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将分散的现场设备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

  1  配电监控系统构成

  本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即现场设备层、网络通讯层和站控管理层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拓扑结构

  现场设备主要的设备为:多功能网络电力仪表、开关量、模拟量采集模块和智能断路器等。这些装置分别对应相应的一次设备安装在电气柜内,这些装置均采用RS485通讯接口,通过现场MODBUS总线组网通讯,实现数据现场采集。

  网络通讯层主要为:通讯服务器,其主要功能为把分散在现场采集装置集中采集,同时远传至站控层,完成现场层和站控层之间的数据交互。

  站控管理层:设有高性能工业计算机、显示器、UPS电源、打印机、报警蜂鸣器等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在计算机上,集中采集显示现场设备运行状况,以人机交互的形式显示给用户,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发送指令至现场设备,实现远程遥控功能。

  以上网络仪表均采用RS485接口和MODBUS-RTU通讯协议,RS485采用屏蔽线传输,一般都采用二根连线,接线简单方便;通讯接口是半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接收、发送数据但是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接收数据,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噪声干扰能力增强,总线上允许连接多达32个设备,最大传输距离为1.2km。

   2  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监控计算机通过现场设备和通信系统提供的传输通道,完成对各回路电力参数的数据采集,信息经分析、处理,以报表等多种形式供值班员参考,使值班员能够便捷的掌握供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相关设备的运行状况。

  2.1 运行信息与保护信息采集

  系统采集来自智能测控单元装置送来的参数,所有信息低压主进、母联和出线的遥测信号。包括每个回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和各种告警信息等。

  2.2 人机操作界面

  系统提供简单、易用、良好的用户使用界面。可按照配电所显示配电系统设备状态及相应实时运行参数。

  系统软件提供功能齐全的图形编辑软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以往习惯自行定各种图元图形及设备在各种状态下的显示方式。

  包括如下功能特征:

  全图形方式编辑的图形画面具有多种显示特性,用户可以非常直观、方便地编辑、定位、查看有关信息和内容。

  提供画面管理工具,可联想相关调用、重要画面快速调用、画面文件索引选择、事故自动调用画面。

  提供多种数值显示手段,数值可用棒图显示、曲线显示,并可根据数值状态和系统状态由用户根据需要和习惯自行定义闪烁、变色及置上特殊符号以便区分包括遥测在内的各种数据的正常、越上限、越下限等情况。

  屏幕显示:中文液晶显示,可选择图形颜色、闪烁、动画等手段充分表示工况图及操作画面、配电系统实用参数表格、各类操作票及报表、事故及故障报警显示、测控及保护单元运行工况显示等电力运行状况;画面显示响应时间1s。见图2。

  

  图2 配电系统图

  2.3 统计分析、报表、打印

  时、日、月、年用电量统计;用户自定义报表格式和计算方法;所有报表的定时打印、召唤打印、和事件记录打印;数据库实时和历史记录保留2年以上;对各电气设备和系统运行参数进行汇总统计,并根据用户要求生成各类报表,包括:分时、日、月、季度和年度报表;见图3。

  

  图3 电参量汇总表

  各设备参数和最值统计报表;全系统运行统计报表等对于事件记录、报警和数据报表,可设置为定时和根据需要的召唤打印。

能源统计报表及打印,对能源消耗进行汇总统计,并根据用户要求生成各类报表,包括:分时、日、月、季度和年度报表;能耗统计报表,日、月、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