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从影音娱乐变迁看AV技术的发展

从影音娱乐变迁看AV技术的发展

时间:09-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面对这样琳琅满目的产品,面对各种充满诱惑力的技术指标,更需要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配置计划,需要考虑到房间大孝形状、采光及照明条件,以及消费者个人的喜好,主要观看的内容,消费水平等等因素,涉及的许多专业的新概念,新知识,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不容易达到应有的效果,造成事实上的"降级使用",和"资源浪费"。

  Audio将东山再起

  Audio和Video对于影音娱乐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Video的巨大进步,对于Audio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音频产品来看,笔者分析以后认为,存在着两个大问题阻挠了它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市场萎缩现象。

  第一是技术指标问题。

  迄今为止,音响技术甚至没有很好地解决频率响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说到这儿,很多朋友会不以为然,会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早就解决了,看看商家的产品宣传,从20Hz到20kHz,不是都已经全包括进去了么?再说,就是少了这么"二十几个赫兹",相对于那将近两万个"赫兹",它又能有什么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家庭影院技术,它的音频的"灵魂"体现在了超低音部分,就是从20Hz到40Hz这一部分,虽然从数字上看仅仅覆盖了20个赫兹的范围,它们却在听觉心理上覆盖了整整一个"倍频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八度",正是这20个"赫兹",却成了扬声器诞生以来最大的难点。

  有的音箱做得像冰箱那么大,扬声器单元口径超过15英寸的也不罕见,家用音频放大器的功率也做到了几百瓦,这都是为了什么?暗含一个理由,为了获得超低音!即使这样,也还是很难向下延伸到20Hz,也就是说"下潜深度不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低音既是难能的,同样又是非常"奢侈"的。

  为此,在家庭影院开设了一个"0.1声道",专门用于播放超低音,相应的产品就是有源低音炮。

  在音频领域里,超低音的"启用"是一大进步,因为它的恰当使用,对气氛的烘托,对于感官的震撼效果非常强烈。不可以想象在一个高档的现代影院,一部大片里没有它们的出现。

  为了获得可贵的超低音,工程师们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在低音炮上采用了电子分频、声音谐振以及超大功率、昂贵的超长冲程扬声器单元等极端措施,为的就是能够得到多一点点的"低音下潜"。

  即便是这样做了,由于设计水平低下,或者由于成本限制,在大多数音响产品中超低音也很难"潜"下去,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低音炮产品的下潜甚至达不到40Hz,失去了低音炮的意义,只能发出重低音(40Hz~80Hz)及其以上的频率,并且失真很严重,还不如一个"规规矩矩设计"的落地音箱。用了这样的炮加入声音重放,叫做瞎起哄,只能添乱。

  不合格的低音炮产品加上不负责任(甚至作假行为)的广告宣传,使消费者对于家庭影院的Audio产生了不良印象,尤其是对于超低音产生了反感。

  第二是听音环境问题。

  这个是困扰了音响界几十年,实际上却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老问题了,到了家庭影院这里却变得尤为突出,原因是家庭影院要求的声压比较高,低音下潜也比较深。高声压造成了包括反射在内的各种"额外的"声音强度的整体提升,使原先存在的吸音不足的环境缺陷充分暴露,本来不太明显的混响、驻波变得十分严重,长期用这种听音方式看电影或听音乐,与其说是"享受",不如说是"受罪"。

  笔者接触的许多朋友,包括 "发烧"的朋友,从他们的听音环境来看,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而且往往得不到重视,原因是没有一个正确认识。他们往往更乐意去讨论器材的升级,实际上那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听环境对于家庭影院的另一个制约是"隔音"问题,怕骚扰邻居,声音通常开得很小,甚至用上了耳机。

  这种情形往往导致消费者反思:要这些劳什子音响有什么用?

  如此看来,Video似乎有了"甩掉" Audio的意思?

  以上分析不过是笔者的管见,实际上影响市场和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整体变化,消费的多元化因素等等。作为厂商来说,应该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产品,在市场营销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诚信。

  所幸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某些能够达到超低音重放指标的低音炮产品已经进入了市场,虽然价格比较昂贵,但的确已经有不少发烧友兴奋地描述他们"听到了真正的超低音"。

另一方面"家庭影音娱乐新概念"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这个概念倡导的是把视听室环境和视听设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也就是说,影音娱乐,Audio、Video和环境这"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要做到全面兼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其中Audio和环境的"关系"尤为密切,环境处理好了,Audio不但能够消除人们的误会,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