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10大无线短距离通信语言及技术
的特点深受一些厂家的追捧。例如,2015年小米推出的系列家庭智能产品,全都支持ZigBee通信,以及最近推出的小米温湿度传感器。
优点:安全性高,功耗低,组网能力强,容量大,电池寿命长。
缺点:成本高,抗干扰性差,ZigBee协议没有开源,通信距离短。
6.Thread/IEEE 802.15.4协议
Thread和ZigBee同属802.15.4,但是针对802.15.4做了很大的改进。Thread是建立在IPv6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协议,无论在传输安全,还是系统可靠性上都做了非常棒的优化。它既可以承载高通海尔数十企业组物联网盟AllSeen,也可以支持苹果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谷歌旗下的Nest将Thread定为家庭物联网的唯一通讯协定,随后Nest发起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共同推广Thread协议,Thread短距离通信上面也是大有可为。
7.Z-Wave协议
Z-Wave无线组网规格于2004年提出,由丹麦的芯片与软件开发商Zensys主导,Z-wave联盟推广其应用。Z-Wave工作频率美国908.42MHz、欧洲868.42MHz,采用无线网状网络技术,因此任何节点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和通信范围内的其它临近节点通信。数据速率包括9.6kbps和40kbps.输出功率为1mW和0dBm。信号的有效覆盖范围在室内是30m,室外可超过100m。Z-Wave是一种新兴的基于射频的、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适于短距离、窄带宽的应用场合。
Z-Wave专注于家庭自动化,在欧美国家比较流行,进入中国市场较Zigbee晚,市场份额也远远不及Zigbee,且由于频带划分的原因,虽能在中国发展,但也是走得小心翼翼。
优点:结构简单,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相对ZigBee传输距离远,可靠性高。
缺点:标准不开放,芯片只能通过Sigma Designs这一唯一来源获取。
8.NFC
NFC,近场通信,2002年由飞利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发。2004年,成立NFC论坛,致力于近场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该技术由RFID及互连技术整合演变而来。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工作频率在13.56MHz,20cm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Kb/s、212Kb/s或者424Kb/s三种。通过卡、读卡器以及点对点三种业务模式进行数据读取与交换。
NFC与蓝牙技术功能类似,但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没有蓝牙快和远,同时功耗和成本都较低,保密性好,这些优点让它成为移动支付和消费类电子的宠儿。
近来,apple pay、samsung pay在移动支付领域闹得风声水起,NFC技术在未来移动物联世界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9.UWB
UWB,超宽带,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能在10m左右的范围内实现数百Mb/s至数Gb/s的数据传输速率。UWB具有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带宽极宽、消耗电能小、发送功率小等诸多优势,主要应用于室内通信、高速无线LAN、家庭网络、无绳电话、安全检测、位置测定、雷达等领域。
比较有意思的是,UWB的标准化问题一直充满争议,这也间接的减慢了其推广的步伐。与蓝牙、802.11b、802.15等无线通信相比,UWB可以提供更快、更远、更宽的传输速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UWB领域。
10.LiFi
LiFi,光保真技术,是一种利用可见光波谱(如灯泡发出的光)进行数据传输的全新无线传输技术,由英国爱丁堡大学HaraldHass教授发明。LiFi相当于Wi-Fi的可见光无线通信(VLC)技术,能利用发光二极管(LED)灯泡的光波传输数据,可同时提供照明与无线联网,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有助缓解现今网络流量爆增的问题。
各种传输技术,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很希望看到他们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大放异彩。我们也期待多几个华为这样的企业在行业里普及"普通话",一起助力物联网产业,带我们走向更加安心舒适的现代化生活。
- Mesh网络为高级电表基础架构提供解决方案(03-03)
- 顺应IoT潮流,蓝牙Mesh“抢”入家居市场(06-15)
- 选对网状网络,IoT商机无限(08-14)
- 探索蓝牙网状网络的奥妙(08-18)
- DC9021B -评估 SmartMesh? 网络性能的工具(08-19)
- Nordic开创蓝牙mesh新解决方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