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乱局之下:可穿戴标准在何方?

乱局之下:可穿戴标准在何方?

时间:09-0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央视《第一时间》关于儿童定位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的报道犹如一颗炸弹,在可穿戴设备产业乃至整个智能穿戴产业的水面上激起了千层浪。上周四,我的一篇《被央视曝光的儿童智能手表路在何方》,可谓是抛砖引玉,吸引了诸行业内外人士就报道及产业发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不乏吐槽央视调查报道专业性的,但更多的还是从行业标准、产品规范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的。

  

  行业标准缺失是"危"更是"机"

  不可否认,央视对硬件产品报道的专业性称不上完美,而且从调查本身的样本量来说,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就如网友"camellu"所言,即便只是一个片面,那也敲响了人们对智能穿戴产品质量把关的警钟;即便不能严谨地推论出儿童定位手表与手机之间的辐射比例确值,但作为一个引子,其所反映的问题存在客观普遍性。就如网友"平常?"所言,鉴于信号在发射连接基站时的辐射是最大的,所以智能手表在拨打和接通电话的瞬间,辐射峰值都是非常大的,不过在通话期间,峰值相对会稳定一些。而且,智能手表由于受到区域面积的限制,厂商在提高通话质量的时候,很可能会把天线或是发射频率做得更大一些。这可以说也是一些创业者掣肘于当前技术条件的客观无奈之举。

  

  当前,人们对于自己所消费的东西越来越"讲究",即使是通过辐射检测,并获得入网许可证的手机,选用时尚且小心翼翼。那么,如此高辐射的产品,本不宜让人长期佩戴,更不能让小孩子使用的智能手表,又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儿童产品领域的呢?一方面则是利益的驱动,另外一方面就是"行业标准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缺位"。

  少了把关的条件,再加上技术尚不成熟、市场尚不规范、竞争的无序性,可穿戴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十面埋伏、危机重重"。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正所谓"危机",无危何来机!关于"危",我在《被央视曝光的儿童智能手表路在何方》一文中已经做了较多的阐述,今天,主要来和大家来探讨探讨"机";尤其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或许这对于我们的行业初涉者,创新创业者来说,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机会时间。

  参与标准制订,引领行业发展的机会

  对于高辐射产品堂而皇之登陆大众消费市场,不少网友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业标准的缺失。其实,早在半年前,已经由相关机构思考标准砝码的事情,包括工信部在内的一些主管单位也跟我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其中在北京的一个非官方机构所组织的一次产业年会上,已经发布了一个可穿戴设备行业标准体系。其被寄予规范混乱的行业秩序,供产业链参考、促进行业发展的期望。但是,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却更多的留于虚表。于此同时,从产业层面来看,相关的可穿戴产业的创业参与者"我行我素",致使数据信息使用不规范、隐私保护匮乏、职业道德底限下拉等问题致使行业无法朝良性方向发展。

  

  面对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空缺这一客观现实,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产业发展不成熟,致使无法有稳定的标准体系出来"这种"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理解层面,那显然不利于产业更健康、有序地发展。在这方面,我还是挺推崇乔布斯不迷信市场调研的思维逻辑。当然,乔布斯不迷信市场调研,并非他主观、不尊重消费者的认知与喜好;相反,恰恰是因为他着眼于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所以才能做到直抵消费者心底的产品,按今天时髦的词来说就是"爆品"、"痛点",从而做到让大家的真实需求在该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得到释放。同样,行业标准的制订也是一样,行业发展不成熟成为不了标准缺失的主观理由,相反,正因为行业不成熟,我们才更需要一份有前瞻性、有责任心的相关指导意见来引领并督促大家在智能穿戴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规范与成熟。

  在此,我鼓励智能穿戴产业的参与者、有相关知识和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士,都可以自发自觉地为产业的相关指导意见,或是行业标准的制订出谋划策。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相关的管理部门来说,可以选择从一些关键的技术点切入形成相关的指导意见,当然,这种指导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参与标准的制定、讨论并不是少数几家大企业的特权与义务,而是每个可穿戴设备产业从业人员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凡以主人翁心态致力于智能穿戴产业的每一个人,所站的视角和高度,都将决定着行业发展的前景与速度,也决定了自身在行业领域的话语和影响力度。

  专业检测机构存在深度市场机会

没有标准支撑的可穿戴设备,何以证明自己的"智能"与"可穿戴"呢?显然,目前的"王婆卖瓜"已经很不靠谱。尤其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