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无处遁形”,可穿戴设备漏洞及解决方法解析
边的非穿戴者,也面临着"无辜受累"的风险。
"可穿戴技术对于隐私安全的侵犯方式和泄密对象,视产品功能的不同而变化。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产业链包括硬件、行业应用、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环节,环节越多隐私泄密的可能性越大。"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编辑部主编张选涛在谈到隐私泄露时认为,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有医疗产品的健康指数信息,容易泄露给医疗和保险机构;个人工作履历、生活习惯被泄露,则会导致求职应聘时遇冷。另一方面,设备使用者周围的人也会面临隐私被泄露的风险。如智能眼镜类产品,可能会被用于偷拍其他人们的生活隐私。
可穿戴常分享工具常被人冠以"偷拍神器"的称号。可穿戴相机是一款微型的、可永远开机的相机。它能够在每天自动拍摄并存储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成千上万张照片。使用者只需将其别在衣领、领带或身体其他部位,便可以随意拍摄进入镜头中的人或物。这些照片将会被上传到设备制造商的网站,并以种种方式进行回放。在这个过程中,最明显的隐私泄露风险在于,假如可穿戴设备用户创建详细的生活日志,将会侵犯那些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拍摄到的朋友或其他人的隐私。
时下最热门的数码眼镜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谷歌眼镜的佩戴者就能够私下拍摄并上传视线中出现的人或物。不仅如此,光学镜片、隐形眼镜也将很快具备这一功能,这将导致智能眼镜更加隐蔽,难以辨认。
另外,人脸识别技术的兴起,会使智能眼镜的隐私安全问题更令人头痛。据美国一家从事人脸及识别技术开发的公司介绍,该公司近期发布的姓名标签应用只需用户随便看一眼附近的人,便能够获得这个人的名字、职业等信息,甚至可以实时访问脸书、推特等获取资料。
标准、规范、法律多管齐下
"目前,可穿戴设备缺乏行业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袁健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纵观整个可穿戴设备产业,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用行业的标准来规范产业链的运作,可以说是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袁健告诉记者:"去年成立的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推进联盟,将在推动我国可穿戴技术研究、拟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及推动可穿戴设备普及等方面发挥作用。"
"用户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是可穿戴设备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袁健表示,当前国务院颁布的《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公安部公布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或许对可穿戴设备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但由于我国可穿戴行业正处于起步期,涉及可穿戴设备的相关法规还未出台。"对可穿戴设备用户过度收集、擅自泄露、擅自使用及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一定得有法可依,依法从严。"
此外,袁健还表示,作为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和制造商,也应该对隐私保护有所重视。
张选涛认为,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保护个人隐私最重要的是信息安全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可穿戴设备要求提供用户个人身份、位置、健康及医疗等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并且透露这些信息是否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只有在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才进行购买。另外,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传输敏感数据的安全可靠。
可穿戴设备隐私保护的核心在于制造商提供的技术的安全程度。"个人隐私是一道红线,也是一道高压线。隐私安全问题在网络安全层面、程序设计层面和公司管理方面都应有所涉及。"河南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涛告诉记者:"比如说,我们提供的健康服务接入了可穿戴手环的相关数据,这些手环的制造商在提供数据时会有一个通用的接口,这个是要经过用户授权同意的;同时,设备提供商要明确用户的数据只能用于用户的服务,不能用于第三方。此外,在云端的数据处理方面也要进行精细地加密。除了基本的建构在主流云端(如阿里云、腾讯云)上云盾的防护外,可穿戴设备提供商也要自身在程序上进行多层的加密处理,以保护使用者的隐私安全。"
- 谷歌眼镜初体验:眨眼拍照、WIFI接入、语音文本转换(03-24)
- 可穿戴设备新趋势:触摸即可发光的“电子皮肤”(06-24)
- 医疗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主要器件:MEMS传感器(02-14)
- 应可穿戴保健设备大势 ADI最新解决方案详解(02-11)
- 可穿戴设备市场起飞,蓝牙Smart引爆设计热潮!(02-17)
- 三星最新曲面Gear Fit最详拆解:内部设计构造大揭秘(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