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外围电路设计
电路本身的噪声干扰不宜过大。同时为保证输入信号幅值过大时,放大器不会饱和失真,此级应具有自动增益控制能力。AGC电路如图3所示。
其中第二级三极管的E级为反馈端。当输入信号幅值过大时,该线路可以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负反馈,起到增益控制的目的。同时为防止输入信号过大时AGC失控,其信号输出级(C端)加入了一个电容、两个二极管可完成对于输入信号幅值变化来进行输出信号幅值的控制,并且可用于过压限制。经实测,该AGE电路对10 mV的信号增益可达40 dB、100 mV信号的增益可达20 dB,而对于幅度达1 V的较强输入信号,只约有4 dB的增益。完成自动增益控制的作用。
接下来将实测的信号波形及幅值结果通过示波器显示,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图4给出的是输入幅值为10 mV的信号波形(上方通道A所示的波形),从示波器观察每一个方格代表10 mV/Div,可以看出输出信号的幅值约为450 mV(下方通道B所示的波形)示波器每一个方格代表10 mV/Div,并且波形未出现失真,利用增益公式D=20 lgVout/Vin,此时计算得放大增益约为40 dB。
经实测,AGC电路对100 mV信号的增益可达20 dB,而对于幅度达1 V较强输入信号只有约4 dB的增益。波形未出现失真,很好地完成了自动增益控制的作用。
3 串口接口和电源电路设计
由于RS-232-C标准所定义的高、低电平信号与一般的LVTTL电路所定义的高、低电平信号完全不同,LVTTL的标准逻辑"1"对应2~3.3 V电平,标准逻辑"0"对应0~0.4 V电平,而RS-232-C标准采用负逻辑方式,标准逻辑"1"对应-5~-15 V电平,标准逻辑"0"对应+5~+15 V电平,两者间要进行通信必须经过信号电平的转换。系统使用串口进行调试,串口的信号电平是5 V,而FPGA输出电平最高是3.3 V,因此,两者的信号需要电平转换,可用一块MAX232来满足4路的电平转换。RS232接口电路如图5所示。
在整个电力载波扩频通信系统中,放大驱动、耦合电路和AGC使用了12 V电源,AD7822和MAX232的工作电平是5 V,时钟振荡器的工作电平是3.3 V,所以需设计一套多电源供电的方案。如图6所示,12 V电源直接由变压器产生,5 V电源用LM1117芯片实现,3.3 V电源由LM25 76匹配获得。
4 硬件抗干扰措施
系统的稳定性是实现其功能的前提。在本系统中,因为需要耦合到220 V的电力线上,因此,元件的布局、布线以及电源、地线的处理都将影响电路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能。
结合实际遇到的干扰情况,本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措施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PCB板的抗干扰性能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抗干扰手段:
(1)抑制干扰源。1)在布板时让电容、电感的引线尽量短。2)电路板上各个IC都并接了一个0.01~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并且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以免增大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影响滤波效果。3)布线时都采用45°折角,尽量减少90°折线,以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2)切断干扰传播路径。1)充分考虑到电源对系统的影响,采用纹波系数小的电源管理芯片进行设计,并给FPGA芯片电源加了滤波电路以减小电源噪声。2)布线时使晶振与FPGA芯片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隔离时钟区,将晶振外壳接地。3)大功率器件都布线于电路板边缘,尽量减小它对其他电路的影响。4)在PCB板子上下两面进行大面积铺铜并接地,以屏蔽电磁干扰。
(3)提高器件抗干扰能力的处理。1)布线时尽量减少回路环的面积,以降低感应噪声。2)加粗电源线和地线的布线以减小压降、降低耦合噪声。3)IC和FPGA芯片闲置的I/O口,都予以接地或接电源。4)IC器件多采用贴片,而不是采用分布电容较大的DIP封装。
此外,在PCB内部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时,将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隔离,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数字地与模拟地使用一个0 Ω电阻短接。
5 整机功能测试结果分析
最后把外围电路和调制解调芯片组合起来进行整机功能测试:(1)不带电导线测试。接收端能准确接收到发送信号,并将发送的数据准确显示出来,接收端和发送端具有基本的通信功能,设计方案在整机实现上可行。(2)双机低压变压器小区内测试。在短距测试时,一开始不能正常接收,于是更改了门限值,反复测试后可达到正确接收。
在双机小区内测试时。发现当距离较大时,偶尔会有误码。这是由于随着距离的拉长,引入了更多的干扰,必然有多经现象发生,因此信号能量有所损失;同时接入点有较大的阻抗,对信号也会有衰减,同时发现在晚上,因用电设备减少,负载减轻,干扰减小,通
-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智能家居应用分析(04-08)
- 基于PLC和OFDM技术的电力线载波技术在工厂数据传输中的应用(03-02)
- 基于Ethernet的DZ3电力线载波阻抗测试系统(02-23)
- 如何在弱电线路上进行数据通信(06-05)
- 电力线载波技术与基于OFDM的PRIME和G3方案对比(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