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5122的家庭网络控制系统
(2)TCP/IP协议解析芯片E5122
E5122是上海精致科技公司研制的飞虹系列网络协议处理器。外部晶振22.1184MHz,工作电压5V。以硬件实现TCP/IP协议,提供API接口,极大地方便了使用,由外部集成 RAM。对用户端以I2C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进行通信,通信接口支持带I2C接口MPU,为不带I2C接口MPU提供I2C驱动程序。E5122与网络的接口为以太网接口,通过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连接到以太网。串行速率最大达115.2Kbps,达到真正实时传送。
E5122 是完成TCP/IP 协议的专用芯片,用以实现以太网和串口之间的协议转换。可以为串口设备提供完善的网络通信解决方案,只需外接MPU。本系统采用的MPU型号是:89C52单片机。单片机程序中,只需要简单调用API函数即可实现。E5122结构如图2所示。设备做为服务器端,即首次连接网络时,客户机端主动请求连接服务器端作为被动端监听,并接收连接的局域网内连网接收远端客户的主动查询访问,并将设备信息返回给客户;同样,还可以作为客户机主动和局域网内,或Internet上的主机进行通信。 E5122 芯片外部使用32KB RAM,用来作为以太网数据缓冲,使用256字节(最少为256字节)的串行EEPROM(I2C总线接口)存储系统参数。用户通过串口与E5122 连接实现通信。E5122 完成TCP/IP 协议和串口通信协议。支持普通串口和用户设备进行交互,通过外接RTL8019AS 以太网控制芯片来实现网络连接。
当系统初次运行时,E5122会对RTL8019AS进行初始化工作,并设置其工作模式以及中断源等。
当RTL8019AS 接收到数据时,会触发E5122 中断。此时E5122 通过A8~A13 和A15 来选择RTL8019AS的寄存器地址和存储器地址,控制和实现数据的读取。当有数据通过E5122 发送给RTL8019AS 时,通过地址线设置RTL8019AS 相应寄存器进行数据发送。
4 硬件电路设计
在具体使用中,由于单片机本身的限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设计。采用跳线工作方式,JP引脚接高电平; E5122与RTL8019AS接口用于传输网络数据。
当系统初次运行时,E5122 会对RTL8019AS 进行初始化工作,设置RTL8019AS 的工作模式以及设置中断源等。当RTL8019AS 接收到数据时,会触发E5122 中断,此时E5122 通过A8~A13 和A15 来选择RTL8019AS的寄存器地址和存储器地址,控制和实现数据的读取。
当有数据通过E5122 发送给RTL8019AS 时,通过地址线设置RTL8019AS 相应的寄存器进行数据发送。
接口电路图如图3所示。
5 应用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在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传输速度
在系统中,上位PC机与下位测控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速度,取决于以太网接口模块的传输速度。而以太网模块的传输速度取决于以太网接口芯片的速度、单片机的处理速度,以及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式。
在一般的测控系统中,要传送的仅仅是控制命令和测量数据,数据量不大。模块与测控设备之间采用RS-232、RS-485、CAN等串口方式连接,其通信速率仅几十kb/s或上百kb/s。这时以太网接口芯片的速度(10Mb/s)和微处理器的速度就远大于串口通信速度。因此传输速率主要就取决于串口的通信速率。
当要传送的数据速率要求很高时(如图像),它与测控设备之间就不能再采用串口连接,而必须采用并口连接,这时传输速率就取决于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此时,要选用一些高速的单片机,如P89C52RX系列或SX系列等单片机。
(2)IP地址
以太网测控系统中,测控设备通过该模块进入以太网,就必须确定自己的IP地址。IP地址的获得有两种方式:有动态获得IP地址和固定分配IP地址。由于E5122不支持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因此无法获得动态IP地址,只能使用固定IP地址。
(3)安全控制
在小型封闭的局域网中进行测控,安全问题不大,但在广域网甚至因特网上进行测控,安全控制就至关紧要。为此,采用48~128位的用户密码来保护测控设备的安全。合法用户可以修改、设定自己的密码。网络非法用户即使窃取了IP地址,没有用户密码,也无法操作设备。
(4)实时性问题
测控系统在很多场合都要强调它的实时性,但以太网不是一个实时系统。由于它的载波侦听碰撞检测(CSMA/CD)通信方式,决定了以太网中IP包的传输会有延迟,甚至丢包,这是利用以太网组成分布式测控系统最大的缺点。但是,现在以太网的速度越来越快,百兆网甚至千兆网,或在一些小型封闭的局域网中,网络的繁忙程度大为减轻,IP包几乎没有碰撞,传输延迟、丢包现象就大
- 家庭网络及其实现方案(10-09)
- 数字家庭网络组网方式(10-09)
- 基于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系统(10-15)
- 基于SPWM对农用小功率单相变频控制系统的设计(10-30)
- 基于CAN的电源控制系统设计(12-19)
- 地面雷达中远程显示控制系统的实现(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