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所涉及的应用领域 只有你想不到的
了用于探测和销毁地雷的低价Kafon排雷无人机(MKD)。MKD目前仍处于原型设计阶段,它配备六只转子和可互换的机器人延伸臂,可加载高分辨率摄像头与金属探测器,还能抓取雷管。
无人机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测绘雷区,探测地雷和摧毁地雷。首先,无人机携带空中3D测绘系统飞跃雷区。接下来,无人机盘旋于雷区上空,并使用机器人金属探测臂在地图上标记地雷点。每个被探测出的地雷都会做上标记,成为待引爆对象。最后,夹持臂将小型定时雷管投至暴露的地雷顶部。MKD飞到安全区后,雷管就会爆除地雷。该公司称,无人机的排雷速度比传统排雷方式快20倍,成本降低了200倍。
生态无人机拯救地球
无人机在科研领域也得到了应用。有了无人机,研究人员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使用多种仪器,为更加深入地研究课题提供了可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海洋车辆操作工程师艾米?库库亚(Amy Kukulya)介绍说:"现在,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这一‘军事设备’的功能,为科学家所用。"
多数无人机都可配置数码相机,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从上空,更近距离地观察到需要研究的区域,比如说,从苏门答腊与婆罗洲树冠上观察猩猩的栖息场所。这些无人机还能借助相应的软件生成高分辨率的照片和视频,并配备地理参数,以便导入图像识别软件,从而提高人口计数的准确度。
生态环境保护者还在水中部署了无人机。十多年前,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就已经开始使用自主水下航行器收集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资料。近期,该研究所又在收集有关大白鲨的资料。(大家或许在"探索频道"的《鲨鱼周》(Shark Week)节目中看到过无人机的身影。)
大白鲨是一种肉食动物,它的生活习性一直以来鲜为人知。库库亚和她的团队为了对大白鲨的习性展开追踪研究,用无人机对大白鲨进行跟踪。2012年,库库亚和她的同事——首席工程师罗杰?斯托克(Roger Stokey)使用一种名为Remus鲨鱼摄影机(Remus SharkCam)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在科德角(Cape Cod)附近对大白鲨进行了跟踪拍摄。她解释说:"人们利用这些水下无人操控设备,可以对大型海洋生物进行三维追踪。设备提供的画面为人类,尤其是科学家和创新者,展示了更加广阔的水下世界。"
科学家在每条鲨鱼身上安装了一只应答器标签。通过定位和追踪这只标签,REMUS鲨鱼摄影机(Remus SharkCam)能够在安全距离内展开工作,以免对鲨鱼的习性造成影响。
在水下,Remus鲨鱼摄影机具有和海豚或黄鳍金枪鱼相似的的鱼雷外形,长度有六英尺多一点,重一百磅。它能够精准跟踪附标大白鲨,在不惊动鲨鱼的前提下尽可能接近它们,细致观察鲨鱼的海底活动,并从中收集有关其习性的大量科学数据。
库库亚指出,在Remus问世之前,鲨鱼研究专家只能根据水面上的观察结果对鲨鱼的习性进行假设。比如它们如何进食、如何交配以及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她强调说:"通过Remus鲨鱼摄影机,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直接观察到鲨鱼的个体行为。科学家只有越来越多的了解鲨鱼在水底抢占地盘的情况,才能能将更多的有效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和生态环境保护者。"
2013年,当Remus鲨鱼摄影机首次前往墨西哥瓜达卢佩岛时,就遭到几只大白鲨的攻击。幸亏当时在水下活动的是机器而不是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尽管Remus遭到了撞击和撕咬,但它仍在不断地搜集信息,并通过安装在四周的六只摄像头拍摄到了鲨鱼攻击时的画面。这段录像让我们对鲨鱼的捕猎技巧有了更新、更详细的认识。
绿洲外的机器人
监控极冰融化
在北极,无人机对研究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可以前往冰层以下,达到破冰船和载人飞机无法涉足的地方。
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正在使用改进后的Remus对阿拉斯加州巴罗(Barrow)附近的极地冰川进行监控。库库亚称,极冰监控的难度在于需要使用强大的远程自主监控设备,同时确保设备必须能够在冰下游动并自动返回。
植树
位于英国牛津的BioCarbon工程公司设计出一种空中无人机原型,这种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植树。首先,人们需要针对某个过度砍伐区制作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图。之后无人机根据地图用微型炮将种荚发射至精确位置。种荚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内部包含了发芽种子和营养物质。击中土壤后会立刻破裂,里面的种子落地生根。目前这种方法尚在试验阶段。BioCarbon公司希望利用这种技术每年种植10亿棵树。
让地球远离饥饿
如今,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还有不少人在饥饿中煎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计,到2050
- 农民伯伯乐开怀:无人机,机器人助阵大农场(02-23)
- 无人机高清影像实时压缩处理传输平台解决方案(03-22)
- 无人机应用于航空测绘的解决方案(03-22)
- 无人机竟能授粉?勤劳的小蜜蜂要哭了(03-28)
- 无人机配方向传感器可自行创建地图+规划路线(10-02)
- 智能电网:从电网人到电网机器人的改变(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