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未来将如何落地?
间的良性互动。各国政府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时都非常重视城市居民的利益。
城市居民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根本。城市居民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使居民能便捷、高效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为满足居民工作、生活、休闲等方面的服务,在建设目标与理念方面,美国纽约特别强调建设"智慧城市"要增加城市居民与政府、人与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城市居民的联系。美国政府所制订的"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官僚体制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为公民创造可衡量的改进;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进创新"的发展原则,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欧盟、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都很重视城市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将更好、更快捷地为民众服务,满足其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的需求当作一个重大目标。
众志成城,无缝协作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是一个庞大工程,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智慧城市"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借鉴案例经验,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以获取公众对其广泛深入的支持,使"智慧城市"建设惠及全民。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这样一个城市大生态系统的整体升级,只靠政府主导,难以全面系统地推动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因此,"智慧城市"这一美好愿景的最终实现,需要各部门之间、产业链之间的密切合作,同时还需要广大企业以及民众的积极参与,从战略规划到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政府部门都应充分调动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鼓励各方共同参与,最终实现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典型示范,整体推进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都很重视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示范先行,发展试点区域和示范工程以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各界和各区域广泛参与,实现"智慧城市"整体推进。通过发现和选择条件好、发展快的信息化先行区域,加以支持和扶持,建立"智慧城区"或"智慧社区",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扩展、不断提高,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和智慧化。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还处在探索和完善之中,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在公共管理、民生服务、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启动一批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作为先导。推进一批先行试点,探索智慧化建筑与交通等社会领域智慧化建设,形成模式后向其他地区扩展。
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国际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都有重点、有主题,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区域的不同决定了这些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各城市皆立足于自身层级与区域比较优势,各有侧重地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因此,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座城市都要认真研究自身的城市发展规划,针对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结合城市现状,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道路。
坚持可持续,绿色先行未来城市要以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生活舒适、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为基础,以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改善为目标,使所有物质、能量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持续利用。许多城市已认识到自然界中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考虑对自然的开发和对自然系统的修复,更从长远角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际上所有"智慧城市"建设都很重视这一点,在制定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时注意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有些国家甚至设立专门项目,以建设"绿色"的"智慧城市"。
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特别是近年来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脆弱不堪的生态平衡问题,已经越来越多被人们重视。所有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应注意不要走发达国家过去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应着眼于长远,主动创造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信息化时代,积极抓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一切可能。
"十二五"时期正是我国许多城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只有牢牢树立"绿色"理念,才能推动"智慧城市"运行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中。
- 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中九大应用盘点(06-19)
- 如何让现代城市如何更智慧(08-11)
- 智能监控系统构建智慧交通(09-28)
- 智慧城市急需的环境传感器网络系统设计方案(11-08)
- 物联网技术与通过情境化方式分析数据的能力如何加速智慧城市的发展(11-09)
- “智慧城市”四大问题 你知道了多少?(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