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基于无线移动技术的移动医疗应用

基于无线移动技术的移动医疗应用

时间:09-24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单等特点对医院业务的开展非常有帮助,但无线网络设备在工作时是否对医疗设备和病人(特别是内置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存在辐射和干扰等问题,医院始终心存疑虑。

  2)无线设备的无缝移动和安全特性

  通信终端的移动性对于医疗行业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经常处于移动状态,只有在医院内任何地方随时收到患者的呼叫和病况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 "以病人为中心"的随身医疗服务的理念。WiFi技术是满足医疗移动通讯需求的首选技术,但是医护人员在移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通信掉线现象,无线局域网的传输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因素成为医院所关注的内容。

  医院应用中的无线技术

  1)无线的低辐射性

  中国工业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单个无线接入点设备RF发射功率不可超过100mW,一般无线网络设备的输出功率在60mW~100mW,手机的发射功率约200mW至300mW之间,手持式对讲机则高达5W。无线网络使用方式并非像手机那样直接接触人体。在实际无线网络建设中,可以根据特殊场地的具体情况,在保证信号强度前提下,适当调小输出功率,把辐射强度降低至最小,因此在医院部署无线局域网对于医疗设备或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来说是安全的。

  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对该院使用普通手机的心脏起搏器携带者进行了研究,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手机与起搏器保持25厘米以上距离时,起搏器功能基本不受手机干扰;那么更低功率的无线网络更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不会影响到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医院针对无线信号是否会对医疗设备存在干扰做了现场测试:采用两台无线AP(接入点)与EEG2100数字心电遥测仪进行测试,无线AP与数字遥测仪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50cm之间,EEG2100对2路模拟的心电信号进行无线监控,连续运行72小时,并自动记录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WiFi设备对数字心电遥测仪没有任何影响,这也说明无线网络信号对医疗设备无任何干扰。

  只要无线网络设备符合国际标准,实际工作功率在安全发射功率范围之内,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另外,实验证明,只要在建设无线网络之前对部署环境进行严密的测量,对无线设备的摆放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适当的发射功率,无线设备不会对医院内的精密医疗设备造成影响,医院的各类仪器电磁干扰也不会影响无线设备的正常运行。

  2)快速移动、无缝漫游

  无线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接入终端可移动性,这也是医院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无线技术如何实现无线终端设备的移动呢?

  无线AP部署方式分为Fat AP(胖AP)和Fit AP(瘦AP)两种方式,由于Fit AP方式具有配置容易、管理方便等特性,已逐渐成为主流部署方式。Fit AP方式是网络中所有AP的配置和管理都通过无线控制器完成,不需要在单个AP做配置。也就是说所有AP的配置信息都保存在无线控制器上,如果需要对分散部署的某个AP做配置,在中心机房对无线控制器进行操作即可,省去了到现场配置AP的麻烦。

  Fit AP的部署方式使无线网络内的终端真正移动起来。以某终端设备在两个AP之间来回移动为例:终端设备经由某个AP通过正确的加密认证接入无线网络,当其通过另一个AP接入到无线网络中时,由于AP的配置存在于无线控制器上,终端设备的接入加密认证信息同样也是保存到无线控制器上,所以无需再次认证便可接入网络中,实现了终端无缝漫游。也就是说,只要在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即可保证终端设备移动时数据传输的连续性,不会发生中断。这个特性完全满足医院各类移动业务的需要,使医院业务真正人性化的"移动起来"。

  3)无线网络安全性

  除移动性以外,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保证患者隐私对于医疗行业也是至关重要的。1996年美国颁布了HIPAA法案(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目的是确保病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随后许多国家都相继颁布了类似的规定。WLAN安全技术可以为医院提供最高级别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医院都选择实施基于802.11i的认证与加密功能,以增强WLAN的安全性。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无线网络应用安全,在遵循802.11i标准加密技术基础之上,提出无线入侵检测和无线 EAD(Enduser Admission Domination终端准入控制)两种无线安全解决方案。

  无线入侵检测技术是指无线网络设备启用监听功能,随时监听周围的非法无线设备,并上报无线控制器,拒绝非法无线设备接入到医院无线网络,并将其加入黑名单,必要时发起报文攻击,直至其不能工作。无线入侵检测技术的采用可彻底杜绝非法无线设备恶意接入医院网络窃取资料的行为,确保病人信息的安全。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