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技术文库 > 使用LXI加强汽车电子测试

使用LXI加强汽车电子测试

时间:02-27 来源:EETCHINA 点击: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整个行业一直面临着提升质量同时降低成本的压力。因此,诸如电子功能测试之类有益且高要求的行为经常被视为"必不可少的麻烦",此类投资必须提供高回报。

我们将介绍基于LAN接口的仪器扩展(LXI|0">LXI),这是为下一代测试系统提供的解决方案。首先,LXI是一种基于经过验证、并广泛使用的标准的测试系统结构,如以太网标准。这些标准经过时间检验,为实现高效测量提供"恰好"的冷却、电源、屏蔽和物理尺寸,又不会降低性能,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和传统外型。LXI概念用于台式仪器中,进一步提升了LXI的吸引力,这些仪器的销售量一直要远远高于卡槽仪器,同时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了很好的性能。

由于这些优势,负责测试汽车电子器件的系统设计人员可以使用LXI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面向未来作好规划。正如2006年4月份LXI Connexion杂志中所说,考虑使用LXI的充分理由至少有10个。这些理由同时适用于当前测试系统和未来测试系统:

1. 易用性

2. 性能

3. 成本

4. 扩充能力

5. 使用寿命

6. 灵活性

7. 机架空间

8. 分布式系统

9. IEEE-1588同步

10. 合成仪器

更深入地理解这10个理由,将有助于说明LXI测试系统对汽车行业的价值。

易用性

由于新车型每年都在变化,汽车电子制造商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任何阻碍迅速开发测试系统或降低生产运行时间的东西都是不能容忍的。因此,迅速建立系统依赖于尽快连接仪器及使系统投入运行。这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使制造商把重点放在更重要的任务上,即模块和子组件的功能验证。

目前,许多系统是使用基于VXI|0">VXI或基于PXI的硬件建立的。由于必须使用嵌入式PC或通过接口卡和电缆连接的独立式PC控制这些系统,因此开发人员面临着四个主要问题,而LXI则解决了这些问题:

接口:LXI采用的不是MXI或GPIB |0">GPIB 接口,而是计算机领域长期来的标准接口-以太网。因此,用户不需要在PC中安装额外的接口卡,不需要安装专用电缆,也不需要安装专用软件。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让系统在几分钟内、而不是几小时内投入运行。

PC配置:由于PXI 卡槽是PC背板的扩展,因此每次插拔卡时都必须重新引导整个系统。而LXI则不需要这样做:它采用局域网连接,在连接或断开仪器时不必重新启动PC。此外,某些模块化LXI仪器,如安捷伦34980A多功能开关/测量单元,支持"热插拔"或在电源打开时插拔卡。

驱动程序:在PXI系统重新引导时,PC通过设备查找流程,识别新连接的设备,这通常要求下载和安装设备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问题,耗费大量时间,如后文所述。LXI标准规定使用IVI-COM驱动程序,可以更简便地在各种开发环境中工作。但是,在要求更高的功能或性能时,可以直接通过标准程控仪器命令(SCPI)直接对某些LXI仪器编程。(SCPI是一种既定的标准,可以通过简单的VISA功能在任何计算机语言下使用。)

用户接口:由于没有前面板,因此有时很难使用基于PC的软件,诊断PXI和VXI设备中的问题。在开发人员第一次学习新设备的功能时,通常要求全面阅读产品手册。在台式LXI仪器中,前面板使用户能够简便对仪器进行操作,了解其工作方式。当然,大多数模块化LXI仪器没有前面板,但其内置web界面使得用户只需简单地在连接的PC上打开网络浏览器,就可以学习仪器功能。由于浏览器功能,用户还可以更简便地查看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设备上发生的情况,简化系统支持,帮助保证更高的系统可用性。如图1所示。


图1:许多安捷伦LXI仪器包括前面板,因此其操作学习和调试起来非常简便,而不需连接计算机。

性能

汽车电子器件测试涉及各个方面,从要求数千项测试的复杂的传动系统控制模块,到可能要求传送大量数据的简单的安全气囊模块。这些测试要求高,通常会挑战GPIB的传输速度,GPIB的最大数据速率约为1 MB/s。在局域网中,I/O传送速度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1Gbit/s连接正变得日益常见,10Gbit已经开始出现。  

在同时要求交互程控及传送大量数据的典型汽车应用中,I/O性能对LXI设备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很明显,在传送大块数据时,如数字化仪捕获的波形,局域网的速度优势会显现出来。在交互程控中,有一个人们已经非常了解的局域网中的时延问题。计算机行业正在针对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因为这对存储网络也是一个问题。仪器厂商还正通过在LXI设备中预存指令,来减少所需的通信周期数量。

成本

最大限度地降低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