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业界新闻 > NI成立40周年,成功的秘诀是不断创新、发现

NI成立40周年,成功的秘诀是不断创新、发现

时间:10-24 来源:3721RD 点击:

以"提速革新,‘制’领未来"为主题的NIDays2016全球图形化系统设计盛会在北京举行,会上NI展示了平台化解决方案,分享了当前热点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及成功案例,激励工程师探索创新,加速产品上市,从而确保客户成功,发挥NI行业领导者的辐射效应。

今年是NI成立40周年,同时也是NI落地中国第18年,NI一直致力于帮助工程师在各行各业完成创新。NI提出了以LabVIEW软件为核心的开放式平台化技术,将传统的以厂商定义的台式仪器,转变成用户可以自定义的开放系统,以用户需求为主导,构建了完善的生态系统,因此NI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测试测量供应商,而是一个平台提供商。


NI首席营运官Alex Davern

LabVIEW2016:增加连线功能,简化开发复杂度
NI平台化系统中最核心的产品是LabVIEW,30年前LabVIEW1.0发布,它以图形化和开放性赢得了工程师的青睐,在业界掀起了一场台式仪器革命。经过三十年的不断改良,今年NI发布了LabVIEW2016,这是继LabVIEW8.20之后推出的第一个带连线功能的版本,通道连线提供了新的方法来执行并行运行的代码之间的通信。没有了接线端,数据就可以异步传输,而不用中断数据流。完整的通道连线可用于任何数据在并行循环之间传输的应用程序,进一步简化开发复杂度。

同时,LabVIEW2016保持了一贯的开放性,增强了与Python和第三方设备的互操作性。这种开放性结合了多个新的增强功能,可帮助用户继续通过简化代码开发和部署来提高生产力。同时,新版本的LabVIEW2016在稳定性上做了更多的提升,这也将是有史以来最为稳定的一版。

40年矢志于加速生产力、创新、发现
经过40年的发展,NI在中国取得了持续的增长成果,与3500家企业达成合作。那么,NI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NI首席营运官Alex Davern分享,"我们成功的秘诀有三点:第一,保持创新,保持工具的开放性、自主性,让用户可以定制满足自身需要的仪器,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不同领域的客户带来成功;第二,以平台为核心,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生态系统的构建,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第三,加大人才投入,培养优秀的工程师,建立完善的工程师平台,满足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对不同。相似的是,全球的工程师肩负的使命相同,都要应对相同的挑战,都需要通过加速创新来解决各种工程问题,NI的平台在全球范围内适用于鼓励工程师加速创新;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市场20年来是全球增长的引擎,中国政府注重工程教育,这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从NI的视角来看,NI产品的应用发生了进阶,从最初的测试到如今更为前沿的研发领域,甚至很多IP可以被不断重用,由此可以映射出中国的创新步伐在不断加速。对于NI全球来说,中国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NI中国人数将会达到1000人左右,并且在中国有完整的职能部门,如研发、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中国制造2025的策略会将中国的经济体打造出独特的价值,NI愿意承担支持者的角色,用我们的平台帮助工程师加速创新。" Alex Davern补充。

在帮助中国客户加速创新方面,NI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建忠表示,"中国在大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业者创业热情很高,涉及的领域广泛,如物联网,有些大客户计划把目前的制造流程、设备做到智能化,在原有的生产设备上通过加上模块可以联网,从而实现自动诊断、检测、维护;关于云,也是企业创新手段之一,云怎样在新的环境里提升生产效率,让产品周期越来越短,实现量小但投入资产可重复利用,NI的产品正好能帮客户提高了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力,人才是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NI也面临一些挑战,Alex Davern解释,"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人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转向其它方向,这使得技术人才在减少,尤其是顶尖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和我们的客户都面临这样的挑战。另外,随着更多国外企业的入驻,以及国内企业的迅速发展,大概从2011年开始,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变得多元化,因此我们在深入考虑,怎样才能吸引人才加入NI?怎样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并保持他们坚守在工程研发领域?这是我们一直要坚守的方向。同时,我们也在与高校展开合作,吸引顶尖人才加入我们。要提高生产力,促进开发和创新,人才是关键,NI每年的招聘人数较多,员工本土化高达98%,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

在INDays现场,NI的合作伙伴也带来基于NI平台设计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