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应用设计 > 汽车电子 > 发展电动汽车需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道路

发展电动汽车需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道路

时间:01-09 来源:3721RD 点击:

等配套工程设计与建设、电能质量治理技术以及智能计量技术等,电网企业在充电设施建设相关技术与标准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先发优势。

4.2 电网企业在提供充电服务方面具有网络优势和直销优势

从服务网络来看,未来建设的充电站和充电桩都在电网覆盖范围之内,电网企业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充电网络布点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优化。同时,依托现有配电网通信信息平台以及营销网络,电网企业更容易实现充电设施网络化管理与服务。

从销售模式来看,电网企业直接把电力出售给电动汽车用户不存在中间环节,既有助于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服务,又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满足用户需求。

4.3 电网企业能够通过智能控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智能充电控制是实现电动汽车"削峰填谷"效益的关键,需要有智能充电管理平台、通信信道、智能终端以及和电网的双向互动作为支撑,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较高。对于电网公司而言,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是其基本使命,具有开展智能充电相关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另外,由电网公司开展充电网络服务,可以利用智能配电网中已有的信息管理平台、通信信道以及智能电表终端实现智能充电控制,降低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能够最大化地节约社会资源。

因此,电网企业在开展智能充电业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方面,既有内在动力,又有成本优势。

5 开展充电网络业务需要防范的风险

当前,由于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电池技术进步、市场接受程度、运营模式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相关企业在开展充电网络业务方面要加强发展策略研究,注重防范相关风险。

5.1 技术路线和标准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目前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和充电设施的有关标准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这2 种不同技术路线对于充电设施的需求有较大区别,充电设施自身的接口标准、功率标准对于充电设施建设都有较大的影响。需要防范采用过高建设标准带来的高成本风险,以及采用过低建设标准带来的翻新重建风险。

5.2 市场接受程度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目前,示范推广应用的电动汽车主要以公交车、出租车、邮政、环卫等专用车辆为主,还难以判断电动汽车以及配套充电服务未来的市场接受程度,普通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以及其配套充电服务将有一个从了解到逐步接受的过程。因此,针对私人乘用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采取审慎的态度,既要防范建设过于激进带来的充电设施利用效率过低的风险,也要防范建设过于保守而不能满足推动私人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要求。

5.3 运营模式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充电服务运营模式得到广泛认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各类运营模式及其适用对象,并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类或多类商业运营模式。如直流快充对电池寿命影响较大,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交流慢充要求具备较好停车库(位)条件,难以覆盖全部用户;电池更换技术具有电池更换时间短、选址灵活的优点,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应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但需要加快动力电池标准化进程。另外,由于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对于充电网络的定位、行业准入、优惠措施都还没有明确出台相关政策,对相关运营模式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要避免陷入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运营模式中。

6 结语

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其基本属性、建设和运行特性决定了充电设施与电网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充电网络建设和运营业务不是普通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性业务,应当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在其建设和运营当中的主导作用,由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市政部门、相关行业以及社会公众通力配合、共同推进。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充电网络服务体系、商业模式、互动方式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研究,加快研究制定我国充电网络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

(1)进一步深化充电设施运营管理等重要问题研究。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紧密跟踪国外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实际发展需要,由政府部门、电网企业以及其他权威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我国充电服务网络发展策略研究。同时需积极组织开展充电网络优化布局、服务定价机制、参与系统调峰等专题研究。

(2) 重点制定大中城市充电网络"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并争取纳入各地城市发展规划。在对充电站(桩)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研究制定充电网络标准体系,以有效支撑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化和集约化发展需要。

(3)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向社会公众宣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