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分析仪基础
和跳变定时模式下通道数、内存深度和触发之间的相互影响:
状态采样模式时,时间标签存储需要1个Pod或1/2的采集内存。
在操作界面应用程序中,所有模块都与时间相关;不能关闭 time tag storage(时间标签存储)(虽然以前的 Agilent 逻辑分析系统可以)。
要使用 1/2 以上的模块采集内存,必须将一个Pod保留用于时间标签存储。要使用所有Pod,内存使用量不能超过模块采集内存的 1/2。
一般来说,可用定时器数与那些不属于为时间标签存储而保留的Pod数相同。
默认设置:
时间标签存储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并且不能将其关闭)。
内存深度设置为总采集内存的 1/2。
所有盒对都可用于采集数据。
如果选择整个内存,则要用于时间标签存储的默认Pod是最左边的盒对,但未分配总线或信号的任何Pod都是可以使用的。
跳变定时模式,时间标签存储需要1个Pod或1/2的采集内存:
跳变时序采样模式也需要时间标签存储。
当选择最小采样周期时,必须将一个Pod对 保留用于时间标签存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 1/2(或更少)的模块采集内存来替代该Pod。
对于其他采样周期,内存深度和通道数的权衡与状态采样模式下的相同。也就是说,要使用 1/2 以上的模块采集内存,必须将一个Pod 保留用于时间标签存储。要使用所有Pod,内存使用量不能超过模块采集内存的 1/2。
一般来说,可用定时器数与那些不属于为时间标签存储而保留的Pod数相同。
状态模式采样位置、眼定位和眼图扫描
同步采样(状态模式)逻辑分析仪与触发时钟沿的触发相似,因为它们都需要输入逻辑信号才可以在时钟事件前(建立时间)和时钟事件后(保持时间)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以便正确解释逻辑电平。组合建立和保持时间被称为建立/保持窗口。
被测设备(由于其本身的建立/保持要求)可指定数据在某段时间内在总线上有效。这被称为数据有效窗口。一般情况下,大多总线上的数据有效窗口小于总线时间周期的一半。
要精确采集总线上的数据,需符合以下条件:
逻辑分析仪的建立/保持时间必须在数据有效窗口内。
图12 有效采集窗口
由于与总线时钟有关的数据有效窗口的位置根据总线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逻辑分析仪的建立/保持窗口的位置在数据有效窗口中必须是可调整的(相对于采样时钟,且具有较高分辨率)。例如:
图13 调整采样位置
为了将建立/保持窗口(采样位置)放置在数据有效窗口内,逻辑分析仪可在每次采样输入时调整延迟(以定位每个通道的建立/保持窗口)。
如果可以在单个通道上调整采样位置,可以使逻辑分析仪的建立/保持窗口变小,因为可以校准由探头电缆和逻辑分析仪的内部电路板跟踪引起的偏移效应,而且还可以看到逻辑分析仪的内部采样电路的建立/保持要求。
但是,手动定位每个通道的建立/保持窗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于被测设备中的每个信号和每个逻辑分析仪通道来说,必须测量与总线时钟(带有示波器)相关的数据有效窗口,重复定位建立/保持窗口并运行测量以查看逻辑分析仪是否正确采集数据,最后再将建立/保持窗口定位在错误采集数据的位置之间。
使用具有眼定位 (eye finder)功能的逻辑分析仪,在手动调整(没有额外的被测设备)的一小段时间内,可以自动:
定位每个通道上的建立/保持窗口。
针对尽可能宽的数据有效窗口调整阈电压设置。
眼定位 是获得尽可能小的逻辑分析仪建立/保持窗口的一种简单方法。
眼定位概要:
对于指定的状态采样时钟,眼定位 可在时钟沿前后的一个固定时间范围内查找数据信号转变(阈电压交叉点),并为显示相关内容以帮助设置最佳采样位置。
为了了解眼定位 显示,需为每个活动时钟沿拍摄一张有关该时钟沿的数据信号转变的"照片"。将此照片看作快照、定格画面或频闪观测仪(位于时钟沿中心或与时钟沿同步)。到达时钟沿的时间为 T=0。
例如,如果选择盒 1 上时钟输入的上升沿作为状态采样时钟,每次拍摄"照片"时,都将达到盒 1 时钟上的上升沿。盒 1 时钟沿之间的时间是否相同无关紧要。如果同时在上升沿和下降沿上进行采样,那么在每一个时钟沿上都会拍摄一张"照片"。此外,在活动沿之间消耗了多少时间也不重要。每一个时钟沿上都要拍摄"照片"。
要构建眼定位 显示,需要将无数张这样的"照片"堆叠在彼此的顶端。每张"照片"都在 T=0 时对齐,此时将达到活动时钟沿。照片拍自上升沿还是下降沿并没有关系;它们会在 T=0 时对齐。构建显示后,就无法区分给定信号转变区域是与时钟上升沿相关联,还是与下降沿(或两者)相关联。
眼定位 工作原理:
通过逻辑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