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见证MCU技术大迁移:Cortex-M来袭

见证MCU技术大迁移:Cortex-M来袭

时间:02-01 来源:3721RD 点击:

MCU市场上,8位、16位向32位的转化已经成为不争是事实,"MCU的技术大迁徙"成为近几年半导体领域热议的话题,众家MCU厂商将之前专有的或其他运行多年的架构纷纷向最新的ARM Cortex-M架构转移,这使ARM核份额在32位MCU市场快速增长。在让ARM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让基于Cortex-M的MCU厂商们有了很多来自市场的利好消息,拥有ARM授权的飞思卡尔就对笔者表达过"十几年来,都没有哪个产品像Kinetis产品系列卖的这样好"。

MCU厂商为什么放弃自有架构而选择Cortex-M?

ARM在几年前曾高调的宣传其生态系统,建立更大更全的生态系统是其重要目标。而如今看来,随着诸多芯片级厂商及EDA厂商的加入,ARM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已经有目共睹。在问及"为何要选择Cortex-M内核",众家厂商的答案如出一辙:低功耗是主要的考虑元素,而一方面,ARM技术已经成为32位MCU市场上的事实标准,如此的境况下,如果缺少这一产品,担心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潮流吞噬;另一方面,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显然基于ARM内核的产品更容易被接纳,因为其生态系统已经打造了包括编译器、实时操作系统等的非常多的第三方工具,这将使开发设计变得更加容易。

统一的内核架构,如何彼此差异化?

随着ARM技术在32位市场逐渐成为事实标准的同时,众家厂商的产品如何区别是个问题。于是,MCU厂商将心思更多的花在外设上,正如对模拟、混合信号外设的集成及提高配置方便性的架构化创新等等。

爱特梅尔基于ARM内核的产品的独特特性是低功率、易于使用的创新外设,以及广泛的精选器件,除此之外,爱特梅尔专注于开发软件工具。Silicon Lab与爱特梅尔的做法相似,他认为高水准的外设集成,以及诸如交叉开关架构这样可使开发人员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来优化他们的外设引脚输出和设计,这才是MCU市场成功的必经之路。而意法半导体则考虑了STM32F0等一系列产品的外设、软件库和通用I/O端口的兼容性,通过将产品系列打造成无缝连接的平台,从而使客户节约隐性成本,这成为意法半导体基于Cortex-M的产品系列的最大特色。这个策略同样是富士通的策略,富士通的FM3的产品型号达470多个,同样是通过搭载丰富的模拟和数字外设来节省成本。同样出于这种考虑,赛普拉斯的做法却另有一套,赛普拉斯大部分新的PSoC架构包括一个MCU子系统、基于Cortex-M系列的核、PLD结构和可编程模拟子系统,基于ARM核的数字和模拟解决方案能够让赛普拉斯的客户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差异化设计,这就会使基于ARM的PSoC一个可以换取数以百计的其它MCU解决方案。如此看来,MCU领域大家英雄所见略同。

ARM:锦上也要添花

ARM的Cortex-M系列如此热遇实如众星捧月,但是它有没有需要锦上添花的部分?赛普拉斯的John Weil给出答案--"安全",随着嵌入式处理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系统变得依赖于它们的可靠性,ARM需要考虑提升他们对于基于标准的安全性的支持。Silicon Labs的答案是"最重要的是在其性能或功率效率不打折扣的情况下,可提供带有高水平混合信号集成的MCU解决方案的能力",当然,其实厂商们更想表达的是这些"花"其实我们已经通过外设予以解决了。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